在10月15日的记者会上,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严肃地表示,大约85名美国参议员支持一项提案,授权总统特朗普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征收最高达500%的关税。

没错,500%!更耐人寻味的是,在这场风波爆发前不久,特朗普还在白宫自豪地向媒体讲述了与印度总理莫迪的对话,称印度已经承诺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这似乎是美国对石油采购政策的一种“胜利”,但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并不完全顺利。

特朗普的“朋友”印度显然并不是那么容易“驾驭”。早在9月7日,他就公开表示不满印度大量购买俄罗斯石油,“我不喜欢他现在做的事”,仿佛他自己是全球能源交易的“裁判”。不过,到了10月15日,特朗普又得意洋洋地宣称,莫迪已经向他保证,将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尽管他也承认这个过程不可能立即完成,但“很快就会结束”。这一场面看起来就像是班主任训话完学生,学生乖乖认错,特朗普心情大好地走出办公室。

然而,这背后隐藏着更深的博弈。印度并非单纯因石油问题让步,而是因为特朗普早就准备好了另一笔账。他对中国农产品市场失望后,转向印度,要求印度购买更多的美国大豆,甚至要求印度全面开放农产品市场。特朗普这种简单直接、甚至有点粗暴的做法,实际上只是前戏,真正的“重头戏”是接下来的“超级关税”——500%的关税。

当这一提案的消息传出时,很多分析人士认为,如果真实施,会加剧中美贸易摩擦,而且美国本土的消费者和企业也将受到重大影响。然而,贝森特轻描淡写地表示,85名参议员已支持这一提案,还称特朗普已指示美国大使通知欧洲盟友,如果他们跟进,美国准备对中国征收关税。

特朗普不仅仅是想通过加税对中国施压,他还在拉拢欧洲加入这一“阵营”,希望欧洲在这场经济对抗中站在美国一边。然而,欧洲是否会愿意加入其中,或者是否能做到,仍然是一个大大的问号。自俄乌冲突以来,欧洲已经为追随美国付出了惨重代价:天然气价格暴涨、产业链失衡、通货膨胀不断攀升。如果再支持美国对中国加重打击,欧洲岂不是自找麻烦?
特朗普的算盘可不止加税这么简单。他还想通过“关税刀”迫使中国在战略资源上做出让步,尤其是稀土。众所周知,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任何发展高科技、制造新能源设备、甚至发展军工的国家,离不开中国的稀土资源。早在今年4月,中国就宣布加强对稀土出口的战略管控,不再配合美国玩所谓的“对等贸易”。

这时,特朗普又开始出招:如果中国不愿意配合,就加税,并拉欧洲一起“合作”。这招表面上看似威力十足,实则暗藏玄机——这更多是虚张声势。几天前,特朗普还信誓旦旦地说,要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征收100%关税,结果美国股市应声下跌,市场情绪紧张。这次500%的关税威胁,难道他忘了上次的失败教训?

其实,这一切不过是特朗普的一种“以退为进”的策略。他先抛出最大威胁,等待对方妥协,再“宽宏大量”地退一步,表面上看是妥协,实际上是他得到实利。但是,他这次遇到的对手可不是别人,而是中国。中国不是印度,也不是欧盟,绝不会轻易妥协,面对威胁时,中国一贯采取“该出手时就出手”的方式。

从对美大豆加征关税,到对美芯片企业设限,再到稀土出口管理办法的升级,中国已经多次用行动证明:我们说不玩就不玩。你敢出招,我就敢接,你要打,我奉陪到底。

而特朗普呢?嘴上硬,心里却慌。他知道自己在中国面前接连碰壁,但又不甘心自己那副“强人”形象崩塌,于是开始将矛头指向印度和欧盟,让印度成了“替罪羊”,欧盟则成了“试验田”。但世界不是特朗普的棋盘,其他国家也不是任他摆布的棋子。

其实,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美国的贸易政策,更像是特朗普在全球舞台上上演的一出“自导自演”的大戏。他试图用自己的贸易策略来重塑全球格局,然而,算盘打得再精妙,还是可能出错。特朗普式的外交看似精彩,却缺乏深思熟虑,他把世界当成谈判桌,却忘了别人也有自己的底牌。

500%关税,能让中国妥协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中国不靠妥协维持发展,而是在全球化的今天,早已建立起了自己的“朋友圈”——从“一带一路”到金砖国家的扩容,从中亚峰会到中非合作论坛,中国在全球政经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一个自信的大国,绝不会因为外部的威胁而改变战略步伐,也不会因为一个总统的新花招而动摇自己的方向。中国有足够的实力,也有足够的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