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原行长周小川10月23日在“2025外滩年会”的外滩圆桌“金融领域的AI治理与国际合作”上表示,AI对各行各业的冲击可能不同,在金融系统特别是在银行系统,AI为其提供了新的发展机会,并可能带来比较大的边际变化。
对于AI是否会对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带来变化,周小川表示,还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和研究。一方面,AI可以在物价和微观行为的数据收集、处理、模式识别和推理方面影响货币政策制定;另一方面,货币政策是“慢变量”,慢变量要慢处理,响应太快可能引发不必要的波动。
“尽管AI和机器学习有助于更准确判断形势,使宏观调控更精准响应,但对决策的影响尚不明显。”周小川说。
对于AI在金融市场尤其是在预防金融不稳定风险发生方面的应用,周小川表示,从历史上金融稳定数据、金融机构健康性变化中,通过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推理预知金融不稳定风险的出现,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
周小川表示,过去金融系统依赖大量的结构性数据,但分析历史事件、泡沫积累、事后处理及对错评估,需要更广泛运用AI处理非结构性数据、多模态信息,甚至考虑社会情绪。因此,AI开辟了很多新的应用领域,但距离真正应用还有相当距离。
谈及对AI的监管,周小川表示,如果AI模型大量运用短期高频数据,学习结果很可能也是高频、短期、技术性的,与金融稳健和宏观调控所需要的面向基础面、长远稳定性的要求不一致,这一问题需要认真对待和解决。此外,未来监管需要面对AI黑箱模型产生的结果和行动,从而调节或监管金融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