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虽然承认“关税牌”对中国的威胁已经不再有效,但依然没有停止对中国的施压行动。10月21日,在中国外交部的例行记者会上,路透社记者爆料称,特朗普扬言美国可以通过断供飞机零部件来威胁中国。
面对这一威胁,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回应表示,关税战和贸易战最终没有赢家,任何一方都不会从中获益。他强调,中美双方若要解决分歧,唯一的途径是平等、尊重和互惠的谈判,中方在此问题上的立场一贯明确。
然而,特朗普此时抛出断供威胁,显然是在关税政策失效后寻求新的手段。几天前,特朗普曾公开承认对华征收高关税“不可持续”,这也意味着他惯用的“关税大棒”已经不再能有效威胁中国。因此,特朗普转而将目光投向了中国的民航产业,企图通过控制零部件供应来“捏住”中国的“命脉”。
特朗普认为,中国的民航市场依赖美国的飞机零部件是其软肋,但他的算盘显然打错了。根据航空数据分析公司透露的资料,目前,中国民航市场上服役的波音飞机约有1855架,国内航空公司还拥有至少222架波音飞机的待交付订单。如果美国真的断供,首先就是违约,中方不仅可以通过国际司法途径追讨赔偿,还能因“飞机售后保障存在重大风险”而拒收尚未交付的飞机。
此外,断供会重创美国的波音公司。中国市场一直是波音的重要来源,尽管波音在中国市场的订单占比从过去的25%降至5%以下,但中国依然是波音的重要客户。波音目前正在与中方洽谈500架飞机的大宗订单,而这一订单在断供威胁下极有可能泡汤。
对中国而言,虽然短期内可能面临一定的挑战,但并不致命。国内航空公司可能面临维护成本增加、航班调整的压力,但已经提前采取了措施,不会因为一次断供就陷入困境。例如,国内航司已开始调整采购方向,空客正成为中国民航市场的重要选择,此外,国产大飞机C919也已实现量产并交付。
这意味着,即使美国断供飞机零部件,中国民航产业依然有足够的替代选择,不会陷入“无飞机可用”的困境。相反,波音面临着更大的困难。此前,波音由于737 MAX的安全事故仍未恢复元气,失去中国这一重要市场后,未来将面临空客和国产大飞机的双重竞争,前景更加黯淡。
特朗普如果继续抱持霸权思维,用过时的“依赖关系”作为筹码,最终只会错失中国市场,加速中国突破技术壁垒,陷入“竹篮打水一场空”的境地。
对于中国来说,尽管在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等领域已经取得显著进展,但在一些关键技术和材料领域仍需要进一步突破。只有真正实现全产业链的自主可控,才能摆脱“被卡脖子”的困境,让类似的“威胁”无从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