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空军发布了一部由运-20“胖妞”领衔的8K视觉大片,展示了空中加油、战术机动、大型机群编队等超高清画面。这些画面不仅体现了中国空军在新型作战力量方面的强大实力,还展示了其卓越的远程部署能力。
据中国空军透露,几个月前,空军与埃及空军举行了“文明之鹰-2025”联合演习。在此次演习中,中国空军首次实现跨洲机动,将战略行动范围扩展至中东,挑战美军的区域主导地位。在运油-20加油机的支持下,歼-10C战机、空警-500预警机等组成的空中编队从中国起飞,跨越6000多公里的距离,成功到达埃及瓦迪阿布瑞什空军基地。在飞行过程中,多国对中国空军战机开放了领空。
一张歼-10C战机与运油-20飞越埃及吉萨金字塔群的画面,成为了这次演习的标志性瞬间。这个画面不仅是中埃军事合作的象征,也展示了中国空军在跨洲际部署方面的巨大实力。经过6000多公里的飞行,五架运-20与多种类型的战机组成了一个强大的作战体系,展现了远程投送能力和跨国协同作战的高效性。
中国空军的远程部署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成果。早在2022年4月,六架运-20在短短三天内完成了18架次的飞行任务,将FK-3防空系统准确送达塞尔维亚,这一战略投送密度在冷战后欧洲空域内十分罕见。2025年4月,中国空军还通过运-20运输机,将三军仪仗队送往越南,参加越南统一50周年的阅兵。运-20的大规模列装,为跨洲际行动打下了坚实基础。
回顾美军的快速反应战术,其曾依赖C-17战略运输机为F-22战机提供保障,破解了航程和生存能力的问题。然而,中国空军早已突破这一模式。在中埃演习中,运-20不仅负责运输物资和设备,还为歼-10C战机提供加油支持,运油-20凭借其超过100吨的载油量同时为三架歼-10C加油。空警-500预警机提供全域态势感知,直-20直升机则担负战场搜救任务,形成了攻防兼备、体系化的作战群体。
远程作战的核心是持续作战能力。近年来,中国空军不断提升远程作战的能力。比如,苏-30MKK战机曾创下连续飞行10小时的纪录,位居全球前列。2024年,八一飞行表演队在运油-20的保障下,飞越沙特与埃及,连续飞行超过7小时仍能保持高强度作战能力。随着涡扇-20发动机的技术突破,运油-20B加油机通过换装新发动机,油耗降低了30%,使得它可以支持歼-16进行超过1000公里的远程作战。
国际间的对比,更凸显了中国空军的实力。在德国空军派遣6架台风战机参加亚太演习时,需要4架A400M运输机和3架A330加油机,而中国空军在埃及演习中,仅凭5架运-20就能支撑多型战机的作战,显示出巨大的效率优势。美军B-2轰炸机需要多次空中加油才能完成2.7万公里的跨洲际任务,而运油-20则能够支持歼-10C战机在两天内从中国本土部署到非洲腹地,反应速度和保障能力显著提高,成为战略空军的核心优势。
跨洲际部署不仅是军事能力的体现,也对中国的国际利益保护至关重要。比如,安哥拉每年向中国输送超过4000万吨石油,占其出口总量的一半,是中国的关键能源供应国。中国空军的快速部署能力,能够有效保障这类重要的海外利益。吉布提的保障基地也成为了中国空军在亚丁湾护航和非洲维和行动中的关键支点,展示了中国军力在全球安全事务中的和平性质。
从运-20的首飞到如今的跨洲际部署,中国空军在短短十多年里,已经完成了从国土防空到战略投送的转型。无论是在埃及沙漠的空战演练,还是飞跃金字塔的空中编队,这些都不仅仅是装备性能的展示,更是体系化作战能力的宣言。歼-10C战机跨越非洲的航迹、运油-20为多个国家战机加油的场景,已经超越了传统的军事威慑,成为全球战略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今,在全球航运和能源安全日益紧密的背景下,中国空军的远程飞行,不仅仅是军事实力的体现,更是在全球安全责任中的重要使命。从塞尔维亚的防空系统,到埃及的联合演习,再到亚丁湾的护航,空中力量正成为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这或许正是中国战略空军的真正使命:以硬实力守护和平发展,以体系化能力应对全球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