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基金2025年三季报陆续出炉,一场“弃债投股”的大戏正悄然上演。基金经理们用高仓位和真金白银,表达了对后市的乐观。
(全文1428字,阅读需要5分钟) 记者|朱开云 编辑|朱开云 实习生|海璎肜 学霸基金曝光
AI主题业绩一骑绝尘公募基金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拉开帷幕,一批“学霸”基金率先交出亮眼成绩单。
在已披露三季报的20多只权益类基金中,有15只在第三季度实现了净值增长。其中,华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ETF以73.86%的净值增长率强势领跑,同泰数字经济股票A、华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ETF联接A则分别以70.46%和63.96%的增长率紧随其后。
此外,包括北信瑞丰优势行业股票、泉果旭源三年持有期混合在内的7只基金,净值增长率也均超过20%,呈现出强劲的赚钱效应。
高仓位狂奔
业绩增长的背后,是基金经理们对后市的坚定信心,这直接体现在高企的股票仓位上。
数据显示,华富中证人工智能产业ETF、同泰数字经济股票等13只基金的股票仓位均维持在80%以上的高位运行。
不仅如此,部分基金更是选择在第三季度进一步加仓。例如,同泰数字经济股票的仓位从92.94%提升至93.49%;而北信瑞丰外延增长主题灵活配置的股票仓位,则从83.85%大幅跃升至88.89%。这一操作,清晰地传递出基金经理“看好后市,愿意承担风险”的积极信号。
弃债投股实锤
市场的乐观情绪,在整体规模数据上得到了印证。
截至今年8月底,公募基金总规模历史性地突破36万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规模环比增长12.76%,混合型基金规模新增约3300亿元,这两类产品贡献了超过八成的行业新增规模。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债券基金规模出现回落。资金“弃债投股”的趋势非常明确,尤其是股票型ETF,单季度吸引了超3100亿元资金涌入,总规模攀升至3.71万亿元,成为机构和散户进场布局的首选工具。
三大赛道受捧
钱流向哪里?基金经理们的答案高度一致:科技成长与高端制造。
具体来看,锂电产业链、港股互联网及铜类资源股成为增持重点,而铝等品种则遭到减持,显示出调仓动作的精准。
以泉果旭源基金为例,其前十大重仓股中新增了天赐材料、中芯国际等锂电与芯片龙头;同时,快手、阿里巴巴等互联网个股也排名靠前,形成了 “科技AI”与“困境反转”两端配置的框架。
后市慢牛可期
展望四季度及更长远的市场,基金经理们普遍维持 “慢牛格局” 的判断,并认为结构性机会依然丰富。
政策层面为市场提供了有力支撑。除“人工智能+”行动外,消费贴息、设备更新与以旧换新等组合拳不断推出,有效修复了市场信心。即将召开的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将研究“十五五”规划建议,更为市场提供了长期的预期支撑。
在投资策略上,机构建议采取均衡配置与动态优化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方向上,除了持续看好AI半导体、人形机器人等科技主线,有色金属、红利大金融、军工、新能源等板块也具备配置价值。
总体来看,三季报清晰地揭示出一条市场脉络:在政策与产业双轮驱动下,资金正加速从债市流向股市,并密集布局代表未来的高成长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