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黄金的行情,大家或多或少都感受到了。
8月中旬的时候,国际金价大约是每盎司 3,335.27 美元,而截至10月11日,金价已经飙升至 4,015.30 美元 左右,涨幅接近 20%。
对于黄金这种体量巨大的资产来说,这样的涨势,称一句“暴涨”也不为过。
很多人看到的是金价的数字,但看不到的是它背后翻腾的暗流。
黄金价格的狂飙,其实是全球政治、财政与信用体系的综合结果。
简单来说,驱动这波金价上涨的有三个核心力量:
一、军事紧张:从防御到“战争部”的信号
特朗普重新入主白宫后,一个动作引发全球关注——他把美国的“国防部”(Department of Defense)改回了“战争部”(Department of War)。
这不仅仅是名字的改变,而是战略思维的转向:从被动防御走向主动进攻。
与此同时,中国举行大阅兵,俄罗斯、朝鲜领导人同台亮相,传递出某种地缘政治的默契;
而欧洲那边,德国、法国都加快了军备扩张的步伐。整个世界弥漫着一种“风雨欲来”的氛围。
战争焦虑,就是金价的催化剂。
越是不确定的年代,越多的国家和个人希望把财富寄托在“不会违约”的东西上,而黄金正是那个最古老的避风港。
二、财政与货币的“双扩张”
第二个推动力来自各国的财政与货币政策。
简单一句话:全世界都在撒钱。
美国政府推出的“重建美国法案”本质上就是财政扩张。
白宫不断向美联储施压,要求降息、要求宽松,目的都是刺激经济、稳增长。
在这种环境下,实际利率长期低迷,资金泛滥,自然会推高黄金价格。
欧洲也没例外。
德国的财政赤字预计将从2024年的不到3%,逐步上升到2027年的4%以上,并维持到2029年。
在通胀压力与财政刺激并存的背景下,欧元区的信用负担越来越重。
在亚洲,中国自去年第三季度起,财政政策同样明显转向扩张。
基建、地方债置换、刺激消费,一系列政策都在释放信号:要“托底”,要“稳增长”。
而在这样的“货币洪流”中,黄金天然是受益者。
因为当货币被过度稀释,唯一能保存价值的,往往就是那些不依赖信用的东西。
三、央行的集体“买金潮”与美联储的信用危机
第三个关键因素——央行。
过去几个月,全球央行的购金速度创下新高。
哈萨克斯坦、土耳其、中国、波兰纷纷增持黄金储备,甚至全球央行持有的黄金价值,已经超过了美债的总量。
这在历史上是极罕见的现象。
为什么?
因为各国央行都在用行动表达一种担忧:
“我们不再完全相信美元。”
与此同时,美联储的独立性正被质疑。
白宫频频施压降息,市场怀疑美联储还能否真正“独立”地做出货币决策。
当全球的金融秩序失去一个可靠锚点时,黄金就变成了新的锚。
四、黄金的“底层逻辑”:信用崩塌的镜子
财经评论人付鹏在2020年就提出过一个观点:
“黄金是世界信用的晴雨表。”
他认为,黄金的本质既不是货币,也不是商品,而是一种金融性资产——
它是各国央行信用的背书,是整个货币体系的“影子镜像”。
为什么黄金价格能反映世界的变化?
因为它对标的是“实际利率”。
所谓实际利率,就是名义利率减去通胀率。
如果你存在银行的年息是3%,但通胀是10%,那么你的“实际利率”其实是负7%。
你的钱在缩水,你的信用在流失,而黄金的价格,正是在反映这种“信用流失”的速度。
过去20年,全球名义利率不断下行——欧洲、日本进入负利率,美国也长期接近零。
在这种背景下,实际利率几乎一直是负的。
钱越来越不值钱,黄金却越来越贵,这其实是同一件事的两面。
五、当利率失效:财政赤字与信用塌陷的恶性循环
传统经济学认为,低利率会刺激经济增长、带来通胀。
但过去十年,这个逻辑被现实“打脸”了。
利率越低,经济增长并没有更好,反而加剧了贫富差距。富者恒富,穷者恒穷。
这被称为“日本命”——一个陷入低利率和低增长的结构性陷阱。
于是,各国开始用财政政策替代货币政策。
美国疫情期间大规模发钱、欧洲救助计划、中国专项债扩张……
财政赤字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但问题是——财政赤字是无法退出的。
一旦政府信用开始坍塌,黄金就会迎来新一轮的暴涨。
这其实不是第一次发生。
1973年,美国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美元与黄金脱钩,黄金价格从十几美元飙升到两千美元(按通胀折算)。
那是美国第一次信用坍塌。
此后保罗·沃尔克以“暴力加息”重建美元信用,美国经济才得以重生。
但今天的美国,再次走到了类似的悬崖边——
高赤字、低利率、政治分裂,美债的信用正被逐步侵蚀。
六、从美国大选看未来金价
2025年的美国大选,是影响黄金走势的关键变量。
金融市场并不只关心谁上台,而是关心——
美国能否维持政治稳定和财政自控。
如果两党继续分裂、债务继续扩张,美联储失去独立性,那么黄金的涨势很可能还没到头。
高盛等投行已经不断上调金价预测目标,从3800美元上修到4000美元,
一些分析师甚至认为,如果美元体系出现信用裂痕,金价或将冲击4500美元甚至更高。
七、结语:黄金涨的是“恐惧的价格”
所以,当你看到黄金价格上涨,不要只看成避险情绪。
它反映的,是整个世界的信用结构正在松动。
每一次金价的大周期上涨,背后都是一场全球性的货币信任危机。
付鹏说得好:
“黄金价格越高,意味着世界的实际利率越低,意味着钱越来越不值钱。”
而在这种周期里,对普通人来说,不必恐慌,也别盲目追涨。
能做的,就是保持清醒,理解世界运行的底层逻辑,
既要看见风暴,也要守住自己的一方小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