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关税战又迎来了新的变化,特朗普正面临国内法院的裁决。如果法院判定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违法,那么中国将直接取得关税战的胜利。与此同时,美国前高官坎贝尔透露,特朗普非常希望访问中国。那么,如果最高法院真判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非法,这对美国经济会有什么影响?坎贝尔又为何说特朗普想去中国呢?
11月5日,美国最高法院将举行一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听证会,案件的焦点是特朗普主导的“对等关税”政策是否合法。表面上看,这只是一次法律裁决,实则关乎美国政府在国际贸易中的权力界限。如果法院认定这种做法非法,特朗普不仅面临个人失败,还可能导致美国在这场关税战中彻底失去主动权。
特朗普对此案件高度关注,他表示“很可能会亲自去旁听”。尽管他通常不亲自出席官司,但这次他称之为“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案件之一”。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特朗普获胜的几率并不大。今年5月,美国国际贸易法院裁定特朗普援引《国际紧急经济权力法》征收关税的行为“越权”,认为总统的关税权力受到限制,必须受到国会监督。特朗普政府对此提出上诉,但联邦巡回上诉法院以7比4的投票结果维持了原判。
即使最高法院做出有利判决,也难以改变现实的结果。因为贸易战已经证明,关税举措最终会自伤一部分。特朗普在重返白宫后,使用关税作为武器,对中国、欧洲、日本、墨西哥等国家加征税收,但从效果来看,美国的进口价格上升,制造业成本增加,农产品出口也受到阻碍。最明显的是,美国的通货膨胀再次加剧,而中国的出口则经过调整,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有分析认为,如果最高法院判定特朗普的关税政策非法,那么中国将赢得这场关税战。原因有三个:第一,美国可能被迫撤回对全球加征的关税,涉及金额高达数千亿美元;第二,国际贸易体系将重新确认“多边合作优于单边制裁”;第三,过去几年的产业升级和市场多元化使得中国对美国市场的依赖大幅下降。
换句话说,即使法院推翻特朗普的政策,也只是对这场关税战的一个迟到裁定。从实际效果来看,中国在这场斗争中早已取得了实质性胜利。因此,特朗普对中国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美国前常务副国务卿坎贝尔最近在智库会议上透露,特朗普“非常想去中国”,这是一个几乎不争的事实。坎贝尔表示,特朗普正在通过与中国高层的沟通渠道,为可能的访华做准备,这不仅涉及经济和贸易谈判,还为明年初的中国之行铺路。
坎贝尔的话揭示了一个现实:特朗普希望重新塑造与中国的关系。他认为,通过谈判可以换取稳定,通过“交易”可以获得利益。特朗普不愿在中美对抗中处于被动,他希望借一次访问展现自己能够“让中美关系回暖”,并通过此举树立起自己务实、能干的形象。
事实上,中国早已不再仅仅依赖与美国的贸易,而是通过“一带一路”、RCEP和金砖扩容等国际平台,构建了更加广泛的经济网络。如今,中国在面对外部压力时,拥有了更强的韧性。相比之下,美国的关税政策不仅未能让制造业回流,反而推高了国内的通货膨胀,损害了国际信任。
未来的中美关系,很可能在“竞争与合作并行”的框架下继续发展。如果特朗普真访华,这将成为两国关系调整的信号,但并不意味着一切会回到过去。中国更希望看到的是,美国能够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理性对话,而不是一再通过关税、制裁和威胁来解决问题。
关税战的逻辑本质上是零和博弈,而当今世界更需要共赢。正如坎贝尔所说,美国必须学会与盟友合作,但更重要的是,学会与对手共处。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持续的经济较量已经证明了一个道理:稳定、开放和合作,才是最强大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