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安基金投研团队的翻身仗,一个人爆发不如一群人拧成一股劲。
文/每日财报方旬
谁能想到,前两年还在主动权益基金里“挨揍”的投资者,今年总算等来翻身的日子——不少产品业绩慢慢起来了,结构性行情里藏着不少能赚钱的方向。就拿科技赛道来说,政策东风加上产业升级共振,不少“科基”都吃到了肥肉,汇安基金就没错过这波好时候,旗下不少基金走得都挺强劲。
Wind数据显示,截至10月15日,汇安基金旗下成立以来业绩翻倍的基金达9只(A/C类分开计算)。其中,近一年回报翻番的有2只,回报超50%的有10只,超40%的高达16只。尤为突出的是,新生代基金经理单柏霖管理的汇安成长优选A年内收益率达104.24%,大幅超越基准;老将邹唯管理的6只基金年内收益率也均超过60%。
▲汇安基金今年收益率超40%基金,来源:WIND,截止2025年10月15日
亮眼业绩的背后,并非依赖个别基金经理的“单打独斗”,而是汇安基金平台化、体系化投研能力的集中体现。
投资领域的团队协作需依托清晰的角色定位与能力互补,而汇安基金投研团队的“人员配置”就很有讲究,走的是“老将压阵+新人深耕+量化补位”的路子,每个人的特长都能精准匹配到团队需要里,这才有了实打实的业绩。
先说邹唯,妥妥的“战场老将”,有25年证券行业经验、历经熊牛市考验,在泛成长领域深耕多年,既能稳住阵脚又不失敏锐度。
他擅长盯着产业里那些“渗透率要加速“的机会,比如AI算力、半导体这些赛道,只要看到技术落地的苗头,就会带着团队提前布局。这种中长期视角给整个团队定了大方向,也难怪他管的基金能集体爆发:以汇安行业龙头混合A为例,年内(截至10月15日)涨了59.63%,成立以来涨了161.48%。
▲汇安行业龙头混合A收益率,来源:天天基金
汇安泓阳三年持有期混合年内(截至10月15日)涨了54.9%,汇安裕阳三年持有期混合年内(截至10月15日)涨了52.99%。
▲汇安泓阳三年持有期混合收益率,来源:天天基金
就连汇安润阳三年持有期混合A和汇安均衡优选混合,今年以来也分别实现了54.45%和52.87%的回报。能把这么多产品都带到高收益附近,足见他的投资框架和投资能力有多扎实。
▲汇安润阳三年持有期混合A收益率,来源:天天基金
再说新生代基金经理代表——单柏霖具有8年证券、基金从业经验,曾任华融证券研究部权益研究员,2020年7月加入汇安基金。他拥有清华集成电路工程硕士背景,天然具备工程师思维,相较于纯金融背景同行,观察产业视角更独特,能跳出传统金融分析框架,从贴近产业本质的维度切入研究。
单柏霖今年9月份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当别人先看机构持仓、市场热度,他会先画“产业链价值迁移图”,跟踪云厂商capex、终端设备出货量等“产业硬数据”,就像当年跟踪芯片良率一样。在他看来,市场缺的是从产业本质出发的差异化判断,而“工程师思维”正好能帮他扎进产业细节,找到被忽略的逻辑闭环,这不是“水土不服”,而是适配科技投资的独特优势。
这种深耕风格也反映在业绩上,他担纲的汇安成长优选混合A,近一年收益率直接冲到了104.24%,而其沪深300指数收益率只有19.46%,成了基金经理中“产业派”的典型代表。
▲汇安成长优选混合A收益率,来源:天天基金
汇安基金团队里还有量化派的优秀基金经理。譬如柳预才,相当于团队的“量化后卫”,上海财经大学数量金融学硕士出身,12年证券行业经验,从业以来始终在跟量化打交道。他所在的团队,不是简单地跑数据模型,而是把主动研究的深度和量化的广度结合起来,采用创新的基本面量化框架,兼顾长期逻辑和投资效率。他现在管着汇安宜创量化精选、汇安多策略混合A、汇安多因子混合等数只基金,其中汇安多因子混合A自成立来实现翻倍收益,达109.49%;汇安宜创量化精选从2020年底管理至今,一直保持着稳健的增强效果,成立以来的收益率达到72.37%;汇安多策略混合A的收益率则达到98.7%,均在行情波动中稳住了收益。
▲汇安多策略混合A收益率,来源:天天基金
多类风格融合为“黄金组合”,形成方向研判、细节深挖、风险控制的三重保障,有望有效避免个人认知偏差带来的业绩波动。
汇安基金深知,仅靠个人能力难以持续战胜市场。面对市场波动分化加剧与不确定性因素交织的环境,汇安基金通过团队化、协作化的投研模式构建多元收益来源。
历经九年多的实践打磨,汇安基金逐渐构建起“四位一体”的投资体系:理念上,追求基于深度价值研究的长期业绩;考核上,注重长期化,杜绝短期化的业绩考核;机制上,加强多样性,避免对投资行为自上而下的干预;策略上,守正出奇,获取以规避极端风险为前提的合理收益。
目前汇安基金已在人员的专业性、风控的重视性、决策的高效性三个维度形成了高度统一,建立了独特的竞争优势。
这套注重投研一体化赋能投资的框架,帮助汇安基金锻造了五大核心能力,即专业稳定的研究平台,体系化的投资流程,科技系统固化流程,透明清晰、体系化可延续的人才评价和激励体系,以及专业化分工的投资平台。
具体来看,研究团队分为权益及固收两大板块,权益覆盖宏观策略、医药、消费、科技、海外5大领域,涵盖23个申万一级行业;固收则着力宏观和固定收益研究,并谨慎把控风险,深入研究,力争稳健前行。
在投资端,设立六大投资策略组,实行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涵盖景气成长组、均衡成长组、价值成长组,以及量化与被动投资组,还有固收方面的多策略组和绝对收益组等多条战线,形成分工明确、协同作战的投研格局。
说得再好,不如实际表现说话。汇安基金的团队战力,最终通过清晰的产品线接受市场检验。
邹唯管的汇安行业龙头这些基金,专挑景气成长里的龙头股,比如AI算力端的CPO、PCB龙头,2025年二季末的前十大重仓股也涉足这类标的;单柏霖管理的汇安成长优选则更灵活,覆盖科技成长全链条,从芯片到软件再到应用,哪里有机会就往哪里去,适合想赚弹性的投资者;柳预才的基金侧重量化分散,有效平滑波动。三类产品形成“稳健价值+成长弹性+量化分散”的搭配,满足不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需求。
现在看来,汇安基金的投研一体化策略算是给同行立了个好榜样。靠合理的人才优化配置、靠谱的操作体系、多策略产品布局,构建平台化的投研实力,或是持续创造超额收益、助力投资者穿越波动的关键。
风险提示:基金有风险,投资须谨慎。本文基于公开资料撰写,表达的信息或者意见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