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之间的关税战吸引了全球的关注,尤其是一些国家像澳大利亚本以为自己只是旁观者,却没想到突然成为了中国的“目标”。
最近,中国的铁矿石采购公司向国内的钢铁厂发布指令,要求暂停采购澳大利亚必和必拓(BHP)公司的铁矿石,即使这些矿石已经装船启航,仍然要求停止采购。这一举动让澳大利亚政府措手不及,显然没有料到会发生如此戏剧性的变化。
首先来了解一下必和必拓。作为全球领先的矿业公司,它对澳大利亚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一直是澳大利亚铁矿石的最大买家,几乎每年澳大利亚出口的85%以上的铁矿石都被中国消耗。简单来说,每100吨澳洲铁矿石中,有85吨最终进入了中国的炼钢厂。
然而,2024年底,中国的矿产资源集团突然宣布:将停止所有以美元结算的必和必拓海运铁矿石的采购,包括已经装船的货物。这一决定无疑对澳大利亚经济造成了重大冲击,因为铁矿石出口是澳大利亚主要的收入来源。少了中国这个大客户,澳大利亚的现金流将迅速紧张。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对此表示“失望”,并强调铁矿石对两国经济的重要性,但中国并未回应。
中国为什么突然停购澳洲铁矿石呢?原因其实与人民币结算的推动有关。过去,全球铁矿石交易一直用美元结算,这让像必和必拓这样的矿业巨头掌控了市场定价权,尽管中国是最大买家,却只能被动接受高价。中国曾多次提出希望以人民币结算,但澳方始终未给予回应。到了2024年,中国决定采取强硬措施:如果继续交易,必须按照中国的规则,用人民币结算。
这一步棋的背后,是中国想要打破美元的霸权,并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如果人民币成为铁矿石交易的“硬通货”,那么美元在大宗商品市场上的话语权将受到削弱,同时中国也能够掌握定价权。
除了结算货币的问题,价格谈不拢也是导致中国停购的原因之一。2024年全球铁矿石供应量增加,价格下跌了近20%,但必和必拓却坚持高价不降,导致中国最终选择通过停止采购施压。更重要的是,中国近年来已经开始多元化进口渠道,巴西的矿企早已开始向中国供应铁矿石,2024年第一季度,巴西铁矿石的进口量大幅增加。几内亚的西芒杜铁矿预计也将在2024年底投产,首期年产6000万吨铁矿石,将为中国提供更多的供应来源。
面对中国的“停购”,澳大利亚很难找到其他替代市场。虽然印度对铁矿石也有需求,但其需求量仅为中国的十分之一,而且印度更倾向于从巴西采购。日本和韩国的钢铁生产能力较小,根本无法消化澳大利亚的产量;欧美地区钢铁产量低,需求也不足以填补澳大利亚的出口空缺。更糟糕的是,澳大利亚在努力“分散风险”的过程中,暴露了其对中国市场的高度依赖。根据澳洲政府的报告,如果中国减少10%的铁矿石购买,澳大利亚GDP将下降1.2%。
中国这一决定,实际上是出于三层考虑:第一,破除美元的国际霸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第二,改变规则,让中国成为定价权的掌控者,而不是单纯的买家;第三,保障国内铁矿石供应的安全,避免长期依赖澳大利亚等国,一旦对方卡脖子,中国工业将受到重大影响。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通过在海外拿下矿场权益,不仅能够保证稳定供应,还能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实现共赢。
未来,澳大利亚面临着两条路:一是接受人民币结算,并适当降低价格,继续维持与中国的铁矿石贸易;二是坚持美元结算,但这将使其经济遭遇重大冲击。从目前情况看,澳大利亚政府可能会选择妥协,因为失去中国市场的经济损失实在难以承受。
对中国来说,这一举措只是开始。随着中国在非洲、南美等地陆续投产矿场,澳大利亚在全球铁矿石市场的垄断地位将逐渐瓦解。未来,中国不仅要购买全球的矿,还将掌握全球定价规则。如果澳大利亚继续坚持与美国站在一边,忽视现实,最终可能会成为中美博弈中的“牺牲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