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总理马克·卡尼在9月23日联合国大会期间,公开表态称“加拿大与中国的关系至关重要,未来几周将有更密切的接触”。这一言论明显透露出加拿大在国际外交上的立场转变,尤其是在中加关系恶化、关税争端不断升级的背景下。
一、一顿猛夸:加方的求和信号
卡尼在言辞中对中国的赞美不言而喻,称两国在多个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尤其是在贸易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然而,这番“和解”姿态背后,实则是对中加关系改善的急切需求。自2018年孟晚舟事件以来,加拿大在中美贸易战中的“站队”使两国关系急速降温,且加拿大政府在2023年发布的关税政策,更加深了双方的外交裂痕。中国对加拿大实施的报复性关税,已经对加拿大的经济造成了不小压力。
显然,卡尼已意识到,继续维持敌对关系将严重影响加拿大的经济利益,并且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长期的紧张局势将带来不可承受的后果。因此,急需通过外交手段修复与中国的关系。
二、外长访华:外交渠道回归
加方在同一场合宣布,外交部长阿南德将在未来几周内访问中国,旨在缓解两国的紧张关系。这一举措表明,加拿大政府已决定通过直接的外交接触来扭转目前的局势。卡尼指出,这一访问不仅是推动经济合作,更重要的是消除误解和减少摩擦。外交接触的恢复,标志着加拿大外交政策的一次重要调整,尤其是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加拿大急需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关系。
加拿大近年来在全球舞台上的外交政策逐渐面临困境,尤其是在美国与中国日益加剧的竞争中,加拿大的外交空间逐渐受到挤压。因此,阿南德的访华计划无疑是加拿大想要重新定位外交政策的一个重要步骤。
三、“撤回关税”:加方的经济诉求
除了外交接触外,加拿大还表达了希望中国撤回对加方商品征收的报复性关税的意图。尽管加方强调,关税并非唯一目标,但这无疑是首要任务之一。随着中方关税政策对加拿大经济的负面影响愈加显现,卡尼政府急于通过外交渠道解决这一问题。
然而,中方对此并未作出积极回应。中国外交部已明确表示,关税反制措施是对加方不当行为的回应,并强调中方的关税政策将根据加方的具体态度来调整。因此,加拿大是否能够如愿撤回关税,还需要看加方在未来的具体行动及诚意。
四、中加关系:不止关税那么简单
然而,要通过撤回关税来完全恢复两国关系,无疑是心急的做法。中加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除了关税问题,还包括加拿大在国际事务中的立场,尤其是孟晚舟事件之后,加拿大政府的外交立场越来越偏向美国。这使得两国在多个关键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更重要的是,加拿大作为美国的传统盟友,其在对华政策上与美国保持一致,进一步加剧了中方的不满。
可以说,加拿大的外交立场经历了剧烈变化。过去的“站队”使其深陷两大经济体之间的博弈之中,而如今的“求和”则凸显了其在国际竞争中的窘迫。中方对于加方的回旋余地和实际行动抱有审慎态度。因此,恢复两国关系,不仅仅是撤回关税那么简单,更多的是对加方立场和态度的全面评估。
五、加方转变与未来展望
总体来看,加拿大在认识到继续对抗中国的高成本后,迅速转向寻求修复关系。卡尼的言辞及阿南德的访华计划,体现了加方的外交策略调整。这一转变无疑是加方迫切需要的外交行动,尤其是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时。
不过,要想在短期内恢复健康稳定的中加关系,依然面临不少挑战。加方必须通过实际行动展现出诚意,而不仅仅是通过言辞上的“和解”。在未来,中加关系是否能够真正实现“解冻”,还需要在经济、政治、外交等多个层面找到新的平衡点。
总的来说,加拿大的这一外交转变,是对当前外交困境的回应,但是否能取得实际成果,还需观察加方的具体行动及中方的反应。对于全球经济格局及国际关系的变化,加拿大如何在中美之间找到适当的立场,将直接影响其在全球舞台上的角色和影响力。而这一切,或许只是“和解”进程中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