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50只主动权益基金“精准成立”,低位布局业绩有喜有忧】去年9月24日以来,A股大幅上涨,“9·24”前夕精准成立的基金收获不错。不过,这些低位成立的基金未诞生“翻倍基”,平均涨幅落后于同期沪深股指。多数产品重仓红利板块,且因成立于清淡市场,未能及时满仓,错过随后的迅猛行情。 近一年,A股投资逻辑生变,创新药和人工智能等板块异动,多只基金借势净值表现优异。去年“9·24”前两个月,沪指在3000点以下,权益产品新基金发行陷入冰点。2024年7月和8月股票型基金成立份额均为50多亿份,今年同期分别为355亿份和472亿份。 纳入统计的49只主动权益类产品,虽发行于行情低点,但至今业绩全部收正,平均收益率达35.94%。永赢融安成立于去年8月23日,截至今年9月26日收益率高达89%,安联中国精选、东吴科技创新等涨超70%,8只产品收益率超50%。 然而,低位成立的基金持仓和仓位保守,与“翻倍基”无缘。持仓上,多只含“红利”“价值”的基金发行,红利和高股息与今年主线行情错过,部分基金仅获10%左右收益,如安联中国精选后期转向高弹性个股。 仓位布局上,东吴科技创新、嘉实产业精选等基金成立后仓位低,未尝到去年9月行情甜头。“一拖多”基金经理案例中,摩根均衡精选成立后未及时建仓,而其管理的老基金摩根双息平衡单周净值上涨10%。 当前,热门板块到阶段性高点,行情分化或隐含错杀与溢价。红利切换至成长板块一年,多只重仓红利的基金“躲牛市”,近期地产、电力等高股息个股韧性凸显。 嘉实基金认为,红利资产阶段性调整,上市公司分红比例将提高,全社会对红利资产需求有望提升,看好其长期表现。过去“+红利”行情或结束,未来进入“红利+”时代,红利作为基本面因子长期有效。 公募投研人士表示,2025年成长板块亮眼,但红利板块调整后估值吸引力提升。红利策略投资成熟企业,提供稳定现金回报,无风险利率和市场波动下,传统高股息行业及消费类龙头值得关注。
本文由 AI算法生成,仅作参考,不涉投资建议,使用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