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巴空战后,印度为何仍大手笔增购败军之将阵风战机?

在年初的印巴空战中,印度空军装备的法国阵风战机表现令人大跌眼镜。面对巴基斯坦的歼-10C战机,阵风不仅未能取得战果,反而折损数架。这场空战让中国制造的歼-10C一战成名。但令人费解的是,空战过去四个月后,印度不仅没有转向采购更先进的五代机,反而决定追加订购114架阵风战机。这个看似反常的决定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战略考量?

据印度媒体报道,这项价值2万亿卢比(约226亿美元)的军购案一旦落地,将成为印度史上最大规模的国防订单。加上此前已列装的36架空军型和26架海军型,印度阵风机队将扩编至176架。如此庞大的采购计划,显然不是一时冲动。 实战失利为何还要买?

阵风在空战中的失利确实令人意外,但细究起来,这场败绩并非单纯的技术原因。当时巴基斯坦空军使用的PL-15空空导弹射程高达180公里,远超印度预期。在随后的反击中,阵风搭载的斯卡普-EG导弹反而展现出优于布拉莫斯的突防能力。可以说,这场失利更多是体系对抗的失败,单论战机性能,阵风仍有可取之处。 迫在眉睫的换装压力

印度空军现役的米格-21、美洲虎等老旧机型已严重超期服役,急需更新换代。虽然政府力推国产光辉战机,但印度空军显然更信赖经过实战检验的阵风。这次大规模采购,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填补即将退役的数百架老旧战机留下的战力空白。 体系转型的关键一步 印巴空战暴露出印度空军最大的软肋——缺乏完整的现代化作战体系。目前印度空军已基本实现中式装备体系化,而印度仍以200多架苏-30和大量米格机为主力,是一支典型的俄式空军。继续走俄式发展路线显然难以抗衡巴基斯坦,全面转向欧美体系成为必然选择。

技术引进的深远图谋

根据披露的细节,这批新购阵风将有60%在印度本土生产。法国不仅已在印设立维修中心,还计划建设发动机工厂。印度显然意在通过这次合作,逐步掌握四代半战机的核心技术,为未来的国产五代机项目铺路。这种以市场换技术的策略,与当年中国引进苏-27有异曲同工之妙。 法国的算盘与印度的困境

对法国达索公司而言,这笔订单可谓雪中送炭。继印巴空战后,卡塔尔阵风在以色列空袭中的消极表现再次损害了该机型声誉。在全球空军加速迈向五代机的背景下,四代半战机的市场窗口正在关闭,法国急需抓住印度这个大客户。

然而,这个看似双赢的合作仍存在隐忧。以印度航空工业目前的技术消化能力,即便法国愿意转让技术,印度能否真正吃透阵风的核心技术仍是未知数。过去光辉战机研发历程中的种种坎坷,让人不得不对这次技术引进的成效持谨慎态度。 这场军购大单背后,折射出印度空军在装备更新、体系转型和技术自主化道路上的多重考量。阵风战机能否帮助印度实现空军现代化转型,或许只有时间能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