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24日消息(记者高敏)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报道,近期,化工板块表现活跃。当前化工行业处于怎样的周期位置?投资者布局需考量哪些因素?经济之声交易实况《基金观察》采访了大同证券云南分公司资深投资顾问王博。
基金观察:化工行业是否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当前阶段,您认为行业处于周期中的哪个位置?
王博:化工行业的周期性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第一是产能的投资周期,它是化工行业整个周期波动的核心驱动,其周期通常从盈利改善到资本开支增加,到产能投放,然后到供给过剩、盈利恶化,进而是资本开支减少,产能出清,再到供需改善,这样一个大的循环。2023年一季度整个行业盈利触底,到2024年二季度行业资本开支的增速首次转负,说明供给端收缩趋势已经明确,目前可能正处在产能出清阶段的初期。
第二是库存周期,这是化工行业短期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化工品的库存周期通常是从主动去库存到被动去库存,再到主动补库存,最后到被动补库存这样4个阶段。从去年11月美国开始抢进口,到现在已经持续了半年多的时间,整体来看,预计到下半年西方进口需求会有所回落。
第三就是产品的价格周期,这是化工行业盈利波动的直接表现。整个2025年上半年,化学原料与制品行业的利润率已经降至历史低位。
基金观察:站在这样的周期位置往后看,未来影响化工板块走势的关键变量有哪些?
王博:像原油价格、出口政策、新材料需求、海外政策、国内产业政策、技术迭代,包括宏观经济复苏等变量,都可能通过不同机制影响化工行业的供需格局和盈利水平。
最重要的成本变量是原油价格,原油价格会直接影响到石脑油、丙烷、乙烷等基础原料成本,进而影响整个石化产业链的定价和盈利空间。
新材料需求也是化工行业增长的一个重要引擎,像半导体材料、OLED材料这种新材料是国家重点发展方向,新材料的技术迭代和产业的政策驱动,也会深度反哺到上游的化工行业。
从出口政策和国际贸易来看,海外关税政策促使企业调整了出口市场结构,增加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贸易合作,影响也比较大。此外,美联储政策会影响全球流动性和大宗商品定价,进而影响整个产业链的成本。
从国内的产业政策来讲,可能对化工行业的影响会更直接一些。反内卷政策推动供给侧改革,落后产能退出,影响到行业的竞争格局和盈利修复节奏。技术迭代是影响竞争格局,包括龙头企业优势持续性的重要方面,这一块投资者也需要关注。
另外,宏观经济的复苏节奏。因为化工品是整个社会的上游商品,国内经济复苏的节奏和欧美的经济景气度会影响化工品需求的复苏进度,要跟踪PMI、房地产投资、消费品零售等宏观指标变化。
基金观察:具体来说,投资者可以通过哪些先行指标来观察化工板块盈利修复情况?如何看待未来修复和上涨空间?
王博:主要有三个:价格、库存和成本。从价格来看,化工行业的PPI已经连续33个月为负值,多数子行业的产品价格仍然处于历史低位。产品价格企稳回升是盈利修复的重要指标。
第二个就是库存指标。目前无论是海外还是国内都已经开始进入补库存的阶段,国内的化学原料、化纤、橡胶、塑料制品行业的库存同比均出现回升。库存周期从去库存转向补库存,通常意味着需求改善和盈利修复。
第三个从成本指标来看,上半年原油与煤炭价格延续下行趋势,原材料成本的下降也可以改善企业的毛利率。
另外,我们也要看反内卷的政策推进程度和落地效果,政策加速优化供给可能有助于产品价格和盈利修复,进而带来化工行业的业绩拐点。
化工板块经过上涨之后,整体估值仍处于历史底部区间,股价相对滞涨于大盘,叠加行业不断会有一些事件的催化,这个板块具备一定的上涨基础,未来盈利修复的空间会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