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2025年9月6日,伊朗武装部队总司令阿米尔·哈塔米将军访问了位于伊斯法罕、哈马丹以及大不里士等伊朗空军主要基地。这一原本常规的军事访问,却因伊朗空军F - 14战斗机飞行员的一番言论,再次将伊以之间的军事纠葛推到了聚光灯下。在伊以12天战争过去近三个月后,伊朗方面首次公开了F - 14战斗机部队参战情况,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据伊朗空军F - 14战斗机飞行员向总司令汇报,他们曾与以色列空军战斗机进行了长达1到1.5小时的空战,甚至有飞行员称驾驶F - 14与4 - 5架以色列空军战斗机展开110分钟激战,还迫使对方无法用导弹攻击地面目标,双方还互相锁定。然而,在这场看似激烈的空战中,双方没有任何一架战斗机在天空中被击落。这一结果,让外界对伊朗空军F - 14战斗机的实际作战能力充满了疑问。
从技术层面分析,伊朗空军F - 14战斗机若真能锁定以色列空军包括F - 15I、F - 16I、F - 35I在内的战斗机,为何不发射“不死鸟”“凤凰”、AIM - 7空空导弹进行打击呢?毕竟,锁定目标后发射导弹是空战中的常规操作。一种可能的原因是F - 14战斗机雷达过于老旧。F - 14作为一款服役多年的机型,其雷达系统在面对现代先进的以色列空军战斗机时,可能存在精度不足、稳定性差等问题,导致虽然显示锁定目标,但实际上根本无法有效锁住,空空导弹也就无法发射。这就如同一个视力模糊的射手,即便看到了目标,也难以准确命中。
伊朗空军F - 14战斗机面临的困境,只是伊朗空军整体装备老化的一个缩影。伊朗空军个位数远程预警雷达一开打就损失殆尽,缺乏大规模组织光电防空警戒哨的能力。在现代战争中,远程预警雷达是防空体系的重要一环,它能够提前发现敌方来袭目标,为己方争取防御时间。而光电防空警戒哨则可以在雷达受到干扰或损坏时,提供额外的预警信息。伊朗空军在这两方面的缺失,使得其在面对以色列空军的空袭时,犹如在黑暗中摸索,难以有效应对。
资金与装备:伊朗空军的破局之策
当地时间9月7日,伊朗议会批准通过了一项加强伊朗武装部队的法案,这无疑为伊朗空军的困境带来了一丝曙光。该法案旨在改善伊朗武装部队装备、设施和人员生活,要求伊朗石油部和伊朗国家预算组织支付过去两年拖欠的预算,并将高达20亿欧元的外汇储备全部拨给伊朗武装部队总参谋部用于购买外国武器,15亿美元的石油收入将拨给伊朗武装部队弥补战争损失。此外,伊朗国家空中运输组织30%的收入和税收也将拨给伊朗空军,加强防空和空中能力。
这笔资金对于伊朗空军来说,可谓是久旱逢甘霖。有了资金支持,伊朗空军就可以着手更新装备,提升自身实力。然而,资金只是第一步,如何合理使用这笔资金,选择适合的装备,才是关键所在。伊朗空军目前缺乏BVR(超视距)中距拦截能力,面对对地挂载的以色列空军战斗机,只能冲上去近距离锁定,这在现代空战中无疑处于劣势。因此,引进先进的战斗机是当务之急。
俄罗斯的苏 - 35、苏 - 30SM战斗机是伊朗空军的首选目标。苏 - 35战斗机具有出色的机动性能和先进的航电系统,具备较强的空战和对地攻击能力。苏 - 30SM则是在苏 - 30基础上改进而来,性能也十分优异。然而,俄罗斯能否挤出产能满足伊朗的需求是个问题,交货时间也存在不确定性。毕竟,俄罗斯自身也面临着军事装备生产和出口的多重压力。
多方考量:伊朗空军装备引进的变数
如果俄罗斯无法满足伊朗的要求,伊朗可能会将目光转向其他国家。此前有观点提出,中国可以与俄罗斯商量,把以前买的S - 300、S - 400、苏 - 30、苏 - 35战机转卖给伊朗。从商业角度看,这似乎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伊朗能够买到现货俄械,中国则可以淘汰不合适的体系。但这一想法实际操作起来面临诸多困难。
首先,军事装备的转卖涉及到复杂的政治和外交因素。俄罗斯是否愿意将自己出售给中国的装备再转卖给伊朗,需要考虑与伊朗、中国以及国际社会的关系。其次,军事装备的适配性和后续维护也是一个问题。不同国家的军事装备在系统、接口等方面存在差异,伊朗空军能否顺利接收和使用这些装备,以及后续的维护保障能否跟上,都是未知数。
对于伊朗来说,购买歼 - 35战斗机并引入中国的体系化装备或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歼 - 35作为中国自主研发的先进战斗机,具有高性能、高性价比等优点。引入中国的体系化装备,可以帮助伊朗空军建立更加完善的防空和作战体系,提升整体作战能力。然而,这也需要伊朗在政治、外交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决策。
对于此事件,你有什么想说的?欢迎大家点赞评论加关注。
注:文中插图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