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特朗普一纸“关税令”将世界经济再次推上惊涛骇浪。从日韩到欧盟,从金砖国家到高科技与制药领域,美国的关税攻势全面展开,毫不掩饰地挥舞着经济霸权的大棒。 特朗普公开宣布对日韩、欧盟、金砖国家加征关税,目标直指全球供应链命脉。他批评欧盟对美科技巨头征税,威胁若不撤销,将实施对等关税;同时以“损害美元地位”为由,宣称将对金砖国家征收10%新税。这一系列动作,表面上是为“公平贸易”辩护,实则是用“极限施压”制造战略恐慌,为下一步的对华谈判制造筹码。美国正试图把全球贸易变成服务美国利益的战场,让所有国家都在“服从”与“惩罚”之间二选一。
这不是正常的经济行为,而是一场赤裸裸的全球战略征服战。特朗普的逻辑非常清晰:关税只是武器,真正目的是重构全球产业链的权力分配。 他要求企业在一年半内将半导体、药品、金属等关键产业链转回美国,否则将面临50%甚至200%的惩罚性关税。铜、药品等是全球制造业与民生安全的基础资源,其高税率不仅打击中国,也重创东盟、南美和非洲国家。这是一种“经济核威慑”:先制造全球恐慌,再以协议收割好处。日韩在高端制造上依赖美国,被迫在电池、汽车、半导体等领域加速“在美落地”;欧盟虽然抗议,但也可能以飞机、烈酒作筹码求得汽车关税豁免。而德国,则被点名保留25%关税,以“杀鸡儆猴”。
在这场全球关税战中,中国首当其冲。特朗普试图通过孤立中国、制造焦虑、分化联盟来迫使中国让步。 铜、药品高税冲击的不仅是中美贸易本身,更将影响中国—东盟—欧美之间的庞大供应链系统。例如,中国作为电池和汽车零部件的全球制造中心,正面临日韩企业因“去风险”而向东南亚转单的压力;而欧美若接受美国方案,也将削弱中国在高附加值产业的出口竞争力。这种“合围战略”看似复杂,实则路径清晰——把中国挤出全球高端价值链。
但中国并非束手就擒的棋子,而是有能力、有意志、有战略主动权的大国。我们既要斗,更要谋。 早在5月,中国已率先通过稀土管控打出一记“战略反制”,令美国在谈判桌上不得不权衡成本。面对特朗普不断升级的施压节奏,中国采取“金蝉脱壳”与“以退为进”的双轨策略:一方面继续推进东盟、拉美、非洲的多边产业协作,强化外部韧性;另一方面加快国内关键技术替代与供应链重塑,推动“双循环”格局深入落地。特朗普可以破坏一时秩序,但无法阻挡中国全面崛起的历史逻辑。
中欧之间的博弈也将成为决定全球格局的关键一环。即将举行的中欧战略对话,关系的不只是贸易本身,更是文明与战略的选择。 如果欧盟继续摇摆,任由美国以分化战术操控,必将失去重塑全球格局的历史机会;反之,如果欧盟能看到中国稳定、开放与和平发展的战略定力,双方将在新能源、数字经济与安全事务中找到共赢新平台。当前法国在尝试突破,德国则仍在观望——而中方,已经释放了最大的诚意与空间。
可以预见,2025年下半年将是全球政治经济格局大动荡的开端。美式“经济武器化”战略已全面展开,世界正在被迫选边站队。而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主、自强、自立之路。 我们要清醒认识到,今天的关税,不只是关税,它是战略打压的前奏,是技术冷战的延伸,是意识形态围堵的工具。我们不能只看表面数字,更要看到背后的战略博弈逻辑。唯有坚定不移推动科技自主、深化国际合作、打通内外双循环,中国才能在这场大博弈中不惧风浪、破局而出,真正实现民族复兴的战略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