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曹磊9月3日报道:今天上午,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在嘉发大厦举行“党建引领物业治理 数链协同提质增效”区块链项目发布会,区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莫亮金,上海市数据集团副总裁吕锋出席活动。现场,街道与浦江数链签订“链上党建”合作协议,并共同上线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小区可信档案馆V1.0”系统,标志着商住小区治理正式迎来“区块链赋能”的全新实践,嘉发大厦作为系统首发首用地,率先开启物业治理全过程记录、留痕的高效新阶段。
作为静安区商住混用小区治理的典型样本,嘉发大厦由两栋90年代建筑构成,共399户中住宅仅98户、办公用房301户,且办公用房实际居住达294户,长期受多重治理痛点困扰。因历史原因与建筑特性,小区“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物业账目依赖手工记录,审计凭证易丢失导致换届审计频繁“卡壳”;维修记录缺乏规范留存,更换维修工后工作需“从零衔接”;二房东、短租房占比高却无统一管理台账;业委会与物业近半数精力耗费在记账、整理凭证上,难以聚焦服务品质提升。“让居民看清‘钱去哪了、事办得怎么样’,让管理者手握‘准数据、好决策’”,成为小区治理的核心诉求。
瞄准这一需求,石门二路街道将商住小区治理难题破解列为党建引领物业治理的关键突破口,迅速成立工作专班统筹推动,联合浦江数链、思亮信息共同打造“小区可信档案馆”。该系统以构建“透明物业”为核心目标,紧扣物业治理百日攻坚行动及“6+N”物业服务信息公开机制要求,通过居民手机端与“嘉发大厦好服务互动屏”双载体,打造五大核心功能,精准破解治理堵点。
在资金管理上,系统实现“资金可溯”,将物业公共收益(停车费、场地租金等)来源、维修资金(电梯零件更换、具体花费等)去向,连同经手人、审批记录、发票明细拆解至最小颗粒度全量录入,依托区块链“不可篡改”特性确保数据不丢失、不篡改,彻底告别“凭证丢、交接乱、审计难”困境;在效率提升上,系统达成“降本增效”,停车费、广告收益到账自动同步,物业费缴纳信息实时录入,可自动生成合规报表并发送预警提醒,据小区业委会副主任、IT工程师陈易峰介绍,“以往光记账就占大半时间,现在工作量至少减一半,小区管理成本预计降低30%”,让业委会、物业公司得以腾出精力聚焦服务提质;在维修管理上,系统做到“维修留痕”,每次维修的时间、材料、费用、验收人等信息实时上链,杜绝重复维修浪费,也让居民清晰知晓维修资金使用情况;在居民服务上,系统实现“诉求快办”,居民扫码即可通过“小区一件事”模块提交诉求,办理人、进度、结果全程留痕,小矛盾在小区内快速闭环,为基层治理“松绑减负”;在租房管理上,系统推动“租房规范”,将房源信息、租赁期限、资质合规性、是否违规改造等数据上链,形成动态管理台账,助力业委会掌握二房东、短租房管理“底数”。
“公示不是越细越好,关键是数据要‘用在刀刃上’”,在系统定位上,业委会与居民区、居民代表多次商议,明确“小区可信档案馆”的核心是将小区物业服务运行数据存储在安全可信的区块链节点,实现“审计时高效调取、公示时清晰呈现、决策时精准赋能”,后续还将持续厘清数据应用与公示边界,既保障透明合规,又不给小区治理添负担。
石门二路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区块链系统落地是街道运用技术赋能物业治理的首次尝试。下一步,街道将以嘉发大厦试点为基础,深化与浦江数链的战略合作,在完善系统功能、补充数据的同时,做实“需求导向、技术落地、价值优先”的数字化治理模式。待模式成熟后,将逐步在辖区内复制推广,让区块链成为驱动物业治理转型的“有效抓手”,为上海商住小区治理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石二样本”,推动基层治理从“经验决策”向“数据决策”转变,让居民在数字化赋能中切实感受到治理效能提升带来的获得感与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