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以来,中国资产持续获得全球资金“扫货”。多只海外上市的中国ETF规模激增,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的规模更是突破85亿美元。另据高盛统计,近一周中国内地股票基金吸金超40亿美元,在新兴市场中遥遥领先。
站在当下时点,多家外资机构表示,在估值优势叠加技术实力的推动下,中国科技资产正成为全球投资组合中不可或缺的战略板块,从而吸引资金持续涌入。
中国股票基金强力“吸金”
具体来看,截至8月25日,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资产规模为85.5亿美元,相较于7月底的76.17亿美元增长12.26%。值得一提的是,这一规模已经超过了该基金在2021年10月底创下的83.31亿美元高点,再创历史新高。相较于去年年底的54.14亿美元,该基金今年以来规模增长31.36亿美元。
截至8月25日,MSCI中国ETF-iShares资产规模为78.56亿美元,相较于7月底的70.29亿美元增长11.76%;相较于去年年底的54.51亿美元,该基金今年以来规模增长24.05亿美元。
截至8月25日,三倍做多富时中国ETF-Direxion资产规模为12.36亿美元,相较于7月底的11.11亿美元增长11.25%;中国大盘股ETF-iShares资产规模为66.87亿美元,相较于7月底的63.26亿美元增长5.71%;沪深300中国A股ETF-德银嘉实资产规模为21.3亿美元,相较于7月底的20.7亿美元增长2.9%。
截至8月25日,这五只中国股票ETF规模合计为264.59亿美元,较7月底增长23亿美元。
据高盛统计,中国内地股票近期也获得了显著的资金净流入。数据显示,在8月21日至8月27日的一周内,全球股票基金获得166亿美元净流入。其中,中国内地股票基金获得40.76亿美元净流入,在新兴市场中遥遥领先;印度、巴西等其他新兴市场则出现资金净流出。在7月31日至8月27日的四周内,中国内地股票基金合计获得33.4亿美元净流入。
中国硬科技成全球组合“必选项”
在上述五只海外中国股票ETF中,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规模最大、今年以来获得资金流入最多。数据显示,该基金前五大重仓股分别是腾讯控股、阿里巴巴、拼多多、美团和京东健康。在A股市场中,以寒武纪、中芯国际、新易盛为代表的一批科技股也备受资金追捧。
多家外资机构认为,中国硬科技正从政策驱动走向技术引领,展现出独特的战略价值与增长潜力,成为全球资产配置中不容忽视的战略板块。
路博迈基金首席市场策略师朱冰倩表示,当前,越来越多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和长期资本正在提升中国资产的配置比例,尤其是科技资产。相较于估值较高的美股,中国部分科技股存在估值折价,这吸引着全球“长钱”流入,其投资逻辑正从短期的政策博弈转向对中国长期技术实力的看好。
在宏利基金权益部基金经理孙硕看来,中国硬科技资产兼具“机会”属性和“必需品”属性。一方面,它们在新兴领域的快速发展中为投资者提供了获取高收益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在全球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硬科技资产所代表的先进技术和创新能力,已成为全球投资组合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助于投资者分散风险并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红利。他认为,应在全球资产配置中重新审视中国硬科技的战略意义,加大对相关领域的关注和投资。
景顺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首席投资官马磊坦言,中国在半导体和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仍处于早期阶段,未来有广阔发展空间。预计中国科技行业的增长速度将持续快于整体经济增速,科技对其他产业的降本增效作用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市场整体股东回报。
“中国目前在不同板块已存在领先的世界级硬科技企业,预计随着行业的发展和科技的迭代,中国的企业将持续发展,并出现新的世界级巨头公司。”马磊称。
作者:王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