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三大股指午后走强,创业板指涨超2%,深证成指涨0.79%,沪指涨0.29%。有色金属、CPO、医药等方向涨幅居前,沪深京三市上涨个股近3000只。
午盘,国债期货拉升,30年期主力合约涨超0.3%。
相关ETF方面,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盘中震荡走高,截至发稿,上涨16个bp,成交额超33亿元,换手率近20%,交投活跃。该ETF近10日获资金净流入36.89亿元,备受市场关注。
方正证券表示,本周跨月资金平稳,债市延续震荡,主要期限收益率小幅修复。
8月最后一周市场增量消息有限,多空拉锯下债市维持震荡。央行呵护流动性,跨月资金相对平稳,DR007加权利率回落至税期前1.3%附近。全周主要期限品种多数小幅修复,1年期国债收益率下行2.5bp至1.3525%,10年期国债、国开债及3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分别下行0.5bp、1bp、1.95bp。
基金、券商买盘回温,农商行显著止盈,机构多空分歧仍存。本周权益市场波动给债市喘息,前期砸盘的基金、券商对利率债转净买入,但股份行、城农商行整体加力卖出,多空拉锯态势明显。
具体看,大行对利率债净买入量下降(主要“买短卖长”),策略转向防御,或因信贷投放加速挤占配置额度、地方债缴款需资金;股份行抛售加剧,或因负债压力倒逼去杠杆;农商行大幅止盈利率债,同步减持存单提前应对跨季流动性;基金重回补仓利率债,或博弈超跌反弹;券商转为净买入利率债,做空动能告一段落;理财延续高等级短久期票息策略,增持信用债、二永债及存单;保险发力配置超长端利率债与存单,锁定免税溢价和配置价值;货基重回买入存单,获取Carry收益。从8月全月数据看,大行、保险、理财等为主要加仓机构,股份行、城商行、农商行及基金等为对手盘,基金虽因负债端扰动抛售债券,但对短融和存单保持稳定买入。
9月资金面扰动项增多,中枢或抬升且波动加大。历史规律下,9月跨季、缴税大月易致资金中枢抬升,月末波动加剧,需关注央行流动性对冲操作与政府债发行节奏。政府债发行8月明显提速,1-8 月国债、新增地方债发行进度快于过去五年同期,若延续节奏,9月资金面或受扰动;9月存单到期量超3.5万亿,季末MPA考核下银行或发行存单补充流动性,净融资或转正,需警惕对存单二级估值的影响。8月票据收益率 “翘尾”或反映信贷不差,9月迎季末信贷冲量、银行间资金向实体流出,叠加1.3万亿买断式逆回购到期,央行操作将显著影响流动性预期。预计 9月DR007中枢较8月抬升至1.55%,资金扰动增多,建议保持仓位流动性、中性杠杆。
9月美联储降息为市场共识,国内是否跟进或成为中下旬博弈焦点。通过浮息债-固息债利差观测,当前仍有约5BP隐含降息预期。今年通胀持续低迷推升实际利率,7月负信贷凸显实体需求承压,叠加近期大小行接连调降存款利率,净息差或有缓解,下半年国内仍有降息的必要性与空间,而当前市场隐含降息预期不高,或成为债市博弈预期差的重要抓手。
下周OMO7天逆回购与买断式逆回购到期量较大(超3万亿),需关注央行是否加量操作,以预判其对9月流动性的态度,进入9月,“股债跷跷板”影响将进一步弱化,资金面扰动将重回主线,而9月资金面扰动项增多,核心看央行动态。短期震荡弱修复格局或延续,破局仍需等待增量货币政策。若9月央行未推出降准、重启买债等增量工具,资金面压力或持续影响市场情绪。当前仍建议以哑铃策略保持组合流动性和收益,等待破局信号。
30年国债ETF博时(511130)于2024年3月成立,是市场上仅有的两只场内超长久期债券ETF基金之一,跟踪指数为“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指数代码为“950175.CSI”。根据指数编制方案,上证30年期国债指数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债券中,选取符合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30年期国债期货近月合约可交割条件的国债作为指数样本,以反映沪市相应期限国债的整体表现,一般季度进行调整。久期约21年,对利率变动高度敏感,值得投资者关注。
风险提示:基金不同于银行储蓄和债券等固定收益预期的金融工具,不同类型的基金风险收益情况不同,投资人既可能分享基金投资所产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担基金投资所带来的损失。基金的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投资者应了解基金的风险收益情况,结合自身投资目的、期限、投资经验及风险承受能力谨慎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不应采信不符合法律法规要求的销售行为及违规宣传推介材料。
以上内容与数据,与有连云立场无关,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