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密货币领域,Strategy公司(原名MicroStrategy,股票代码MSTR)作为比特币财库模式的先驱,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市场挑战。这家企业曾通过一系列融资手段大量购入比特币,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其独特的商业模式。
自8月份以来,Strategy的股价已累计下滑16.8%,这一跌幅几乎抹去了公司长期以来因其比特币持仓而享有的大部分市场溢价。这一变化不仅反映了市场情绪的波动,更揭示了投资者对公司策略转变的担忧。
市场的忧虑主要聚焦于Strategy融资策略的突然调整。原本,公司计划通过发行优先股筹集资金以继续购买比特币,但实际效果远不及预期,仅募集到4700万美元。为填补资金缺口,Strategy不得不重启普通股发行计划,这一举动违背了其之前对限制股份稀释的承诺,严重打击了投资者的信心。
Strategy的商业逻辑曾一度被视为华尔街的创新典范: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融资,将所得资金用于购买比特币,再利用市场给予的溢价不断滚动扩张。这一模式自2020年启动以来,迅速带动了全球企业财务配置数字资产的潮流。截至目前,已有超过百家公司效仿Strategy,合计持有约1080亿美元的比特币,占比特币总供应量的4.7%。
然而,如今这一模式正遭遇严峻考验。7月底,Strategy曾承诺,除非在特殊情况下,否则不会在比特币持仓倍数(mNAV)低于2.5倍时发行股票。但仅仅两周后,这一承诺就被打破,公司在8月25日发行了近90万股新股。这一“食言”行为彻底引发了投资者的信任危机,进一步压缩了公司的市场溢价。
Strategy的股价已与其传统的软件业务脱钩,转而与mNAV紧密相关。过去,这一倍数曾因市场波动而起伏不定,但如今已降至1.57倍,且这一下跌发生在比特币价格依然坚挺的背景下。这充分表明,市场对“财库模式”本身的信心正在动摇。
分析人士指出,当公司在mNAV低位继续增发股份时,可能会触发“负向飞轮”效应:股价下跌将削弱公司的购币能力,进一步侵蚀市场信心,导致溢价加速缩小。这一连锁反应无疑加大了Strategy的经营压力。
比特币现货ETF的崛起也对Strategy等比特币财库企业构成了威胁。这些基金提供了比特币敞口,却没有与公司治理、杠杆或股份稀释相关的风险,因此相对优势逐渐减弱。同时,投资者的关注点正转向以太币、索拉纳等其他数字资产,这些资产被认为更适合去中心化金融应用。
值得注意的是,近三分之一将比特币纳入资产负债表的上市公司,其股票交易价格已低于这些比特币储备的价值。对于小型企业而言,流动性限制使股票发行更加困难,而对可转换债券的依赖则带来了利息负担和到期风险。如果比特币价格大幅下跌,这些财库公司的热情将减弱,mNAV将进一步压缩,数百家公司可能会开始质疑其财库策略的有效性。
尽管比特币价格已从本月早些时候的高点回落,但仍受到机构配置的支撑。然而,许多较新的财库公司在比特币价格高于10万美元时购入,如果市场转向,这些公司可能缺乏维持其基础业务的能力。美国大学法学教授Hilary Allen指出,比特币的价值主要基于市场情绪,而非实际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