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极简架构到彩光革命,锐捷用五年时间完成从1.0到4.0的演进,不仅把“以太全光”写进了IDC的独立赛道,更写进了千行百业的网络底座。
近期,锐捷网络宣布其以太彩光方案入室部署突破30万间,这一数字背后是中国园区网络“光进铜退”浪潮的加速推进。从2024年4月突破10万间,到10月突破20万间,再到如今的30万间,锐捷以太彩光正以惊人的速度渗透教育、医疗、制造等各行各业园区网络。
数字化浪潮催生园区网络变革
随着数字化转型的浪潮席卷全球,新兴应用对网络基础设施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AI终端的激增、4K/8K超高清视频的普及、医疗影像等大文件高频传输应用,共同催生了对“万兆独享带宽”和“微秒级时延”的刚性需求。
在此背景下,传统网络架构的瓶颈日益凸显:
传统铜缆以太网: 其物理传输介质限制了带宽的提升和传输距离,面对万兆到桌面的需求显得力不从心。升级改造涉及复杂的布线工程,成本高昂且占用大量物理空间。
为了改变现状,许多尝试PON方案的用户“旧恨未除,又添新愁”:
无源光网络(PON)架构: 虽然PON技术实现了光纤入室,但在园区网场景中,其固有的“1:N”共享带宽模式成为性能瓶颈。所有终端共享上行带宽,采用时分多址(TDMA)机制,导致时延较高且不稳定,难以满足工业控制、VR/AR等对时延极度敏感的应用需求。
市场对一种既能提供超高带宽和极低时延,又具备灵活扩展性和简易运维能力的新型网络解决方案的呼声日益高涨,这为以太全光网络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百家用户调研揭示真痛点,以太全光创新而来
锐捷网络在决定进入全光网络市场之初,并未盲目跟随当时以PON为主流的市场风向。公司内部曾有过是否基于PON进行优化的争论。最终,锐捷选择了其一贯秉承的“不做跟随者”的研发思路:躬身入局,从一线用户中挖掘真实需求。通过组织产品经理大规模走访上百家用户,并运用“强度、广度、频度”的速度还原机制进行需求分析,锐捷发现,许多用户在采纳PON方案后,面临着需同时管理以太和PON两套协议体系,运维难度和学习成本高、性能不达标、业务扩展难等方面的问题。
这次深刻的自下而上的需求挖掘,让锐捷网络明确了产品研发推进的路径:避免一张网两套运维体系,保留带宽独享的模式和交换机稳定运行的优势,但要把网络架构中的铜线换成光纤。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2021年3月,“极简以太全光解决方案”正式走入大众视野,开启了“以太全光”技术新路线。
极简以太彩光网络的5年4级演进之路
锐捷网络以“简”为核心理念,通过5年4次重大迭代,系统性地解决了传统网络和早期光网络在架构、部署、运维和供电等方面的痛点:
1.0 时代(2021年):“简”在接入。 锐捷首次发布极简以太全光网方案,创新性地将交换机直接部署到室内,将传统“核心-汇聚-接入”三层架构优化为“核心-楼栋-室内”两级架构。此举直接取消了楼层弱电间,不仅释放了宝贵的楼层空间和桥架压力,也提升了业务按需扩展的灵活性。
2.0 时代(2022年):“简”在汇聚。 锐捷将彩光技术(即波分复用 CWDM)引入园区网。过不同波长的光在同一根光纤中传输,实现了楼栋弱电间的“无源化”,将网络架构进一步简化为“核心-接入”的二层结构,降低了汇聚层的设备故障点和运维难度。
3.0 时代(2023年):“简”在核心。 方案再度升级,推出了80G高密彩光模块,并将波分合路器直接集成到核心交换机中。这一创新使得核心机房的设备部署从“交换机+合波器”的两层简化为单台设备,实现了核心侧的“2层变1层”,进一步简化了网络部署和管理。同时,彩光与光混融合,解决了接入层设备的远端集中供电问题,并完成了对Wi-Fi 7等新一代无线技术的适配,展示了其方案的全面性。
4.0 时代(2025年):“简”在全链路。 最新发布的4.0方案实现了两大突破。首先,通过1:16高密度彩光及全链路单芯技术,将光纤利用率和布线效率再度提升,单端口单根光纤可最高承载160G的带宽。其次,在运维层面,引入光链路自动检测、电子位图、数字孪生、黑匣子等智能化技术,首次实现了光网络的“可管、可优、可控”,解决了光路故障定位难、运维不透明的历史难题。
高速增长的部署规模与广泛的行业覆盖,IDC首次设立独立细分赛道
锐捷以太彩光方案的市场接受度可以通过其快速增长的部署规模得到验证。其入室部署量从2024年5月的10万间,迅速增长至2025年7月的近30万间。这充分证明了市场对其“简单”理念和高性能的高度认可。其应用已广泛覆盖教育、医疗、智能制造、企业办公等对网络要求严苛的多个行业领域。
2025年第一季度,IDC发布《中国以太网交换机市场跟踪报告,2025Q1》,首次将“以太全光网络”列为独立细分市场。这一举措被业内视为重要信号,标志着以太全光网络已获产业界广泛认可,成为全光园区网络的主流技术架构与演进方向。
报告中,锐捷以太彩光方案凭借技术突破与场景适配优势,在中国以太光网络市场份额排名第一,成为全光园区网建设的核心选择。
锐捷极简以太彩光方案为何更胜一筹?
锐捷以太彩光方案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在于它巧妙地结合了以太网和光技术的双重优势,并精准地弥补了PON方案在园区场景下的短板。其核心优势可归纳为以下四点:
超高带宽与灵活扩展: 传统灰光方案“一业务一光纤”,导致光纤资源迅速耗尽。PON方案则共享带宽,无法满足独享万兆的需求。以太彩光采用CWDM技术,通过不同波长的光在一根光纤上传输多路独立信号,单端口即可支持高达160G的带宽,轻松实现万兆带宽直达终端。更重要的是,未来业务扩容或速率升级(如升级至25G/50G)时,仅需更换两端的光模块,无需对主干光缆链路进行改动,实现了“一次部署,支撑十年演进”。
高性能与业务隔离: 相较于PON方案的时分多址共享机制所带来的较高且不稳定的时延,以太彩光的每个波长都构成一条点对点的物理隔离链路。这确保了每个终端都能获得独享的带宽和微秒级的超低时延,完美适配VR教学、工业自动化控制、远程手术等时延敏感型应用。同时,不同波长承载的业务(如办公网、安防网、设备网)在物理层面完全隔离,安全性大幅提升。
继承以太网生态,简化运维: 该方案完全基于用户最熟悉、生态最成熟的以太网技术体系。网络管理员无需学习新的PON协议和管理工具,可以使用既有的知识和习惯进行管理,大大降低了学习成本和运维门槛。整个网络协议统一,可靠性高,且天然支持各类IP终端,具备更好的兼容性。
简架构,简部署: 相比PON需要OLT、ONU两套设备体系,以太彩光方案在核心侧高度集成,网络架构简化为两层,大幅减少了有源设备的数量和故障点。同时,创新的端到端单芯互联技术,相比传统双芯光纤,可节省50%的光纤用量和熔接工作量,提升了部署效率。
以太全光网络的时代帷幕已经拉开。IDC将其确立为独立赛道,是对其技术成熟度和市场潜力的权威背书。在这场园区网络的代际升级中,锐捷网络凭借其前瞻的“极简以太彩光”战略,通过5年的持续创新,不仅赢得了市场份额第一的地位,更重要的是,成功地将一个更优、更简、更强的全光网络方案推广至千行百业的网络基座之中。
展望未来,随着Wi-Fi 7的全面普及和AI终端的爆发式增长,万兆到桌面将成为常态而非高端配置。届时,以太彩光方案所具备的超大带宽、确定性低时延和灵活扩展能力将显得尤为珍贵。可以预见,“光进铜退”的进程将不可逆转地加速。在锐捷等头部厂商的持续推动下,以太全光网络将加速渗透到教育、医疗、制造、交通、政府等各个领域,成为构建万物互联智能世界的坚实数字底座,开启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