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一次下意识地打起了对华加税的算盘,不过这回中国方面的回应却显得轻描淡写,只是例行公事般地回了一句,看似毫不在意。但仔细体会,其中暗含讽刺,真可谓“表面无伤害,内里却极具侮辱性”。
事情的起因是,韩国政界人物李在明访问美国,并与特朗普会面。按照惯例,会后要举行记者会。就在这样一个场合,特朗普突然把话题扯向了中国。他话里带着威胁:“他们(中国)必须给我们磁铁,否则我们就对他们征收200%的关税,或者采取类似惩罚措施……要不是二十年前他们说服大家用磁铁,谁会需要这些东西呢?”这番言辞再次暴露了特朗普对中国稀土磁铁的依赖与焦虑。
媒体们嗅到“热点”,立刻把问题搬到中国外交部的记者会上。面对记者的追问,中方发言人不紧不慢,只回了一句:“我们已经就关税问题多次阐明中方立场。”说完不再赘述,干脆利落,完全不给特朗普任何“戏剧效果”。这种冷淡回应恰恰戳中特朗普的要害。要知道,从今年4月份的关税战开始,美国搞得自己焦头烂额,中国则看在眼里,世界更是心知肚明。
事实上,过去几轮中美会谈之后,双方逐步进行了互减关税的动作。虽然特朗普嘴上依旧威胁不断,但始终没敢真的重启大规模加税。他心里清楚得很:一旦贸然行动,美国的金融市场将遭遇动荡,股市、债市、汇市都承受不起。相比之下,中国方面的回应始终保持平静,甚至带着几分讽刺意味,仿佛在说:“老把戏,吃过亏还要再玩?”
对特朗普而言,这种“不予理睬”的态度才是最大的打击。他这种人最怕被忽视,他希望威胁言论能够引起关注,从而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可是,中方根本不上钩。外交部的冷淡表态,表明中国已经完全“免疫”于特朗普的所谓制裁威胁。用更直白的话说,就是——你爱咋咋地,我们根本不受影响。
底气从哪里来?来自实打实的数据。中国是全球稀土磁体的绝对主导者,仅2025年上半年出口就达到22319吨,占全球市场份额超过九成。稀土磁铁在现代工业中的地位至关重要,无论是手机、电动车,还是高端的战机、导弹系统,都离不开它。而美国自身在这一领域缺乏话语权,其八成以上的稀土磁铁依赖中国进口。换句话说,除了中国,美国几乎找不到可替代的供应来源。
特朗普当然明白这一点,他一边急需稀土磁铁,一边还想装出一副居高临下的姿态,试图让中方像“求着他”一样出口。这样既能满足他面子上的“赢学”,又能捞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但中国又怎会配合他的表演?政策不会为了一己之私随便改变。
也许特朗普觉得,自己近来靠着关税手段“收拾”了欧洲、日本和韩国,迫使他们做出一些妥协,于是飘飘然地重拾“以实力说话”的帝国幻想。他在公开场合频频发表夸张言论,仿佛天下都要顺从他的意志。然而事实却是,各国早已厌倦了他的强硬与勒索。所谓的“关税协议”,在实际落实中争议不断,细节难以推进。即便签下框架文件,各国也在拖延执行,美国总不能真的用强抢来完成吧?
说到底,特朗普的“关税大棒”不过是谈判中的恐吓手段。可面对一个产业链完整、体系成熟的中国,这种威胁已经彻底失效。中国的筹码不只在稀土,还包括新能源、锂电池、光伏等一系列战略性产业,早已形成全球格局。中方的逻辑很清楚:你打你的,我走我的路,各玩各的。
过去几年早已证明,美国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注定没有出路。全世界都不吃这套,美国自己也受不了。若特朗普依旧执迷不悟,不断挥舞关税大棒,那么最终结果只会是美国被进一步孤立,在国际舞台上失去更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