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汕头市政务服务中心“开办企业”专区,一枚新刻制的公章带着温润触感,交到一新开设企业负责人手中。同时交付的还有红色喜庆“大礼盒”,这将让这家新开办企业实现营业执照、公章、发票和税控Ukey一次性领取。过去43天才能开办企业,如今全程“最多跑一次”。
创业者正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使用商事登记自助服务终端。 南方+ 彭深 拍摄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说了算。而企业开办的“第一站”,正是直观反映营商环境的窗口。锚定将“汕头服务”打造成为新时代城市形象的“金字招牌”目标,汕头正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上线“秒批秒报”事项1107项、“不见面审批”事项1007项,以574项市级“秒批秒报”事项跻身广东省内数量最多的城市,还与30个地市合作开展“跨域通办”事项1341项……
从“汕”速度到“汕”服务,正不断推动这座城市营商环境“上台阶”,让每位在汕创业者、企业家都能获得最佳体验和最好服务。
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
6月30日,汕头时隔两年多再次高规格召开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将今年确定为“营商环境提升年”,聚焦政务服务、综合成本和城市形象三大维度,提出11项重点任务共52项改革举措行动方案,要求各级各单位“坐不住、等不起、慢不得”,展示了提升营商环境的决心与信心。
成效如何,从政务服务事项网办水平可以管窥一斑:截至2025年上半年,汕头市级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率达76.8%,高频政务服务事项全流程网办率76.5%。
“能取消的取消、能下放的下放、能上网的上网、能秒批的秒批”,汕头正持续在深化“全流程”服务上下功夫。各部门、各区县依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对政务服务事项开展梳理,通过打破部门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和电子证照应用,大幅精简办事材料、优化办事流程。
汕头市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正向群众讲解企业开办相关注意事项。 南方+ 彭深 拍摄
应用数据共享和电子证照,汕头当地企业和群众办理政务事项实现申报阶段办事信息少填或免填、办事材料少交或不交,审批阶段无人工干预,即时出具审批结果。2025年上半年,市级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秒报”事项达109项,“秒批”事项37项,为企业群众办理户籍、纳税、社会保障等高频业务提供极大便利。
不仅数据“跑路”减少群众“跑腿”,机制的持续优化,正让老百姓办事日趋便利。目前,汕头已梳理了新一批“无证明城市”证明材料免提交清单,推动减证便民落到实处。全市各职能部门形成“免申即享”政策清单,通过数据共享、智能匹配和主动服务,让符合条件的企业和群众无需申请即可享受政策红利。聚焦“高效办成一件事”,汕头市、区(县)两级已有397件主题集成服务上线广东政务服务网汕头分厅,为办事人提供全流程办事指引、场景式导办等服务,提升企业群众办事体验。
这一份便利,还实现了跨域联动。助推汕潮揭都市圈一体化建设,汕头会同潮州、揭阳三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聚焦三市企业和群众在高频服务事项异地办事需求,强化数据赋能,建立联席会议机制、统一三市事项标准、拓展办事服务渠道,加快汕潮揭政务服务一体化发展。目前,“线上”“线下”“粤智助”三张三市通办事项清单,就已实现超450项服务事项三市通办。
从“流程繁琐”到“一路畅通”
优化营商环境,不仅是汕头加快融湾进程、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级的迫切需要,更是激发发展活力、走好“工业立市、产业强市”之路的关键举措。面向快速发展的市场,市场监管部门也以“实招”“善招”,助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全市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刚刚落下帷幕,汕头市场监管部门就发布了涉及行政许可职能的113项业务清单,承诺1个工作日办结,让行政审批的“减法”转化为市场活力的“加法”。
这113项业务,涵盖了食品生产经营、药品经营、医疗器械生产经营、化妆品生产、工业产品许可等,正是助力汕头“三新两特一大”产业格局发展的有力措施。
把目光转移到文章开头这一幕。如今,汕头各级政务服务中心大厅都设立“开办企业”专区,企业登记注册“即来即办、立等可取”,实现执照、印章、税务申领发票、参保登记、公积金登记和银行预开户六项业务“一窗受理、一窗领取”,新设立企业还能享受免费刻制公章服务。
商事主体住所登记的改革,也为市场释放强劲活力。“一照多址”“一址多照”的落地,让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打破了场地限制。华侨试验区试点开展的“集群注册”服务,更是让不少跨境电商企业实现“云端”便捷将企业“安家”在汕头。“登记即建档、入驻即纳管、成长即跟踪”的全周期服务闭环,正推动上下游企业形成配套圈,助力跨境电商特色产业集群形成规模。
企业登记注册“即来即办、立等可取”。 南方+ 彭深 拍摄
近期,汕潮揭都市圈市场监管政务协同还取得新突破。三市市场监管局还联合签署《连锁药店经营许可“跨市通办”框架协议》,对三市连锁药店经营许可业务实行“统一申报材料、审批标准、告知承诺、服务流程”,实现“异地受理、属地审批、限时办结、免费寄递”,助力区域药品零售行业连锁化、规模化发展。
从43天到1天,从“多头跑”到“一窗办”,从“线下办”到“指尖办”……优化营商环境的生动实践,反映了经济特区改革创新的精神内核。汕头这座城市,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智慧的服务、更加优化的流程,为经济特区45周年再出发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县区在行动上线“一件事”主题服务54项濠江营商环境改革试点见成效
在濠江区瑞丰源产业园项目现场,建设如火如荼。“从5月底开工至今,我们已完成1/4的施工量,争取年底完成竣工验收,明年5月实现投产。”项目的快速进展,令广东瑞丰源礼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海义信心满满。
今年5月31日,瑞丰源产业园成为濠江区首个“拿地即开工”项目——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三证齐发”。项目从洽谈到开工仅用时数月,黄海义直言,这离不开濠江“保姆式”服务。
作为粤东地区唯一入选省首批营商环境改革试点区县,濠江区一直以来积极推行各项便民利企举措。首宗“拿地即开工”项目背后,折射出濠江千方百计做好营商环境的决心。
近阶段来,濠江区对标深圳南山区优化营商环境先进做法,打造“濠易办”政务服务品牌,全面提升服务效能。濠江区在全市率先试点推行“代办制”涉企服务,通过在政务服务中心设立线下代办中心,依托粤商通设立线上代办平台,为企业提供包括涉及工程报建、企业开办、食品药品等14个部门的91个代办事项。
聚焦企业视角“一件事”,濠江区将相关联的“单项事”打包整合,推行“政务定制”模式,企业可根据自身需求,自由搭配多件事进行定制式联办,做到“企业需要什么,就联动办什么”,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
近期,濠江区企业博浩公司在项目备案后,通过线上代办平台一次性申请用地规划、工程规划、施工许可、消防设计审查“代办服务”,代办专员接到申请后,联合多部门为企业“量身定制”从用地规划到施工许可的全流程联办方案,一次性告知各事项所需环节、办理材料,指导企业同步推进方案设计、施工图设计、消防设计等工作,推进跨部门业务办理,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
截至目前,濠江区已上线“一件事”主题服务54项,其中包括企业开办、信息变更、吸纳就业补贴等涉企服务20项,平均减时间53.06%、减环节81.65%、减材料44.21%、减跑动89.91%。
濠江区依托联审专班、12345热线、“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好差评”评价反馈等多渠道,打造“濠助企”服务通道,针对重点项目、风电等特色产业,主动对接需求,提供政策解读、流程辅导等专属服务,做到“一企一策”,让服务从“被动响应”转为“主动靠前”。
此外,濠江区积极推动异地业务“不用跑”,与深圳南山、龙华,汕头潮阳、潮南等8个地区建立跨域通办合作关系,推动企业100多项高频事项“省内通办”“市内通办”,社保、税费证明等200多项可在“粤智助”自助办理。开通“视频办”功能,为“跨域通办”在线申请、政策指引、材料预审提供支撑,实现“异地事本地办、本地事就近办”。
全省第六、粤东西北第一!潮南区一流营商环境获评优异等次
三季度以来,汕头市潮南区织造企业开足马力忙生产、赶订单,推动纺织服装延链强链,全力跑出发展“加速度”。
对于企业而言,时间就是金钱。扎根潮南,不少企业对潮南营商环境投出了“信任的一票”。数据显示,2024年潮南区经营主体突破10万户,其中净增经营主体4245户、企业1041户,彰显了潮南营商环境持续向优。
值得一提的是,潮南区在2024年全省营商环境评价样本区中获评第六位,居粤东西北样本区第一,背后是潮南区持续打造尊商、重商、亲商、安商的一流营商环境。
建立机制不断提升营商环境
《2024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由广东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组织,借鉴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价“B-Ready”体系,围绕市场准入、获取经营场所等12个一级评价指标展开。省评价组采取企业调查、大数据分析、实地暗访和部门磋商4种方法开展评价,重点关注政策实施实际成效和经营主体的实际感受,形成《2024年广东省营商环境评价报告》。
在此次评价中,作为汕头市的样本区,潮南区在全省参评的21个样本中排名第六。主要体现在该区优化营商环境工作表现良好,坚持以经营主体为核心,把优化营商环境融入抓项目、兴产业、促招商全过程,努力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近年来,潮南区高位成立区全面优化营商环境领导小组,统筹协调“12+19”专题指标组,依托宝安—潮南营商环境对口帮扶机制,复制推广深圳先进举措和制度环境,创造“沉下去、请进来、立机制、搭桥梁、勤沟通、优服务”的良好氛围,推动实施一批营商环境改革。
此外,潮南还探索建立特许经营权履约担保机制,特许经营企业提供银行履约保函,在建设期内经考评合格后每年核减一定额度履约保证金,以加强特许经营企业管理。
“贴身”代办降低企业办事成本
“小切口”改革,撬动优化营商环境新突破。近年来,潮南区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形成了一系列特色亮点举措。
在项目招引、拿地、建设、投用等环节,潮南创新实施拿地即开工、分阶段许可、联办联审等制度措施,推动办事关口前移、服务前置,为项目节省开竣工时间6个月以上。同时,采取联合报装、勘察、设计、过户、审批的“一件事”集成服务,企业电力、用水、用气、通信接入外线报装业务办理时长分别压缩到5天、3天、3天、1天内,居全省前列。
在“无证明城市”创建工作上,潮南2024年已取消证明材料、可“容缺后补”材料736个,推出“秒批秒报”事项515项、“不见面审批”政务服务事项560项,实现全区政务服务事项90.5%事项网上办,100%事项“最多跑一次”,86.4%事项“一次不用跑”,体现了政务服务集成化的优势。
南方日报、南方+记者 彭深 蔡沚彦 余丹 张伟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