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中及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当瑞士联邦主席凯勒 - 祖特尔从华盛顿空手而归时,兜里揣着的不是缓解关税的承诺,而是特朗普政府扔来的两颗 “炸弹”——39% 的商品关税和 F-35 战机突然涨价 13 亿瑞郎。
这个向来以中立自居、靠精密钟表和银行保密制度安身立命的国家,此刻就像被按在谈判桌上强灌苦药的病人,既咽不下这口气,又不得不面对现实的疼痛。
美瑞这对曾经的 “特殊朋友”,如今正经历着建交以来最尴尬的 “友谊考验”。
关税大棒砸向精密齿轮:瑞士经济遭精准打击
特朗普政府给瑞士开出的 39% 关税单,简直是照着瑞士的经济命脉量身定做的 “惩罚清单”。制药、钟表、机械这三大支柱产业被精准瞄准,就像有人闯进钟表店,专挑最贵的瑞士机芯下手。
要知道,瑞士钟表业每年对美出口额高达 28 亿瑞郎,百达翡丽、江诗丹顿这些动辄几十万的名表,突然要多缴近四成关税,美国富豪们就算再不差钱,恐怕也要掂量掂量是否值得为 “瑞士制造” 多掏这笔冤枉钱。
更让瑞士人憋屈的是,这个税率比欧盟的 15% 高出一倍多,相当于老师给两个犯错的学生布置作业,别人写一篇,你得写三篇。瑞士联邦经济事务部紧急算了一笔账:按照 2024 年的出口规模,这意味着每年要多缴 12 亿瑞郎的 “买路钱”,相当于每家瑞士企业平均要多掏 3.5 万瑞郎。
苏黎世一家百年机械制造厂的老板在采访中气得摔了扳手:“我们的机床精度能控制在 0.001 毫米,可美国人的关税政策比我们最粗糙的毛坯件还离谱!”
制药业的反应更像是被踩了尾巴的猫。瑞士罗氏、诺华两大药企占据全球 12% 的处方药市场,其中抗癌药物对美出口占比高达 37%。39% 的关税意味着一瓶标价 1 万美元的靶向药,美国患者要多花 3900 美元,这不仅会砸了瑞士药企的招牌,更可能让那些依赖这些药物的病人陷入绝境。有美国议员已经开始抗议:“特朗普这是在给癌症病人开罚单!”
最讽刺的是,瑞士一直是美国的 “模范贸易伙伴”,双边贸易逆差每年不到 50 亿美元,远低于欧盟的 1500 亿。如今却成了发达国家中被加征关税最高的国家,这种 “无差别打击” 让瑞士政界炸开了锅。绿党议员格拉特利在议会演讲时举着一块瑞士军刀怒吼:“美国人一边用着我们的军刀,一边砍我们的经济腿!”
F-35 坐地起价:从 “固定价格” 到 “浮动坑钱”
如果说关税是钝刀子割肉,那 F-35 战机的涨价就是精准捅向瑞士国防预算的尖刀。瑞士国防部
2021 年公投通过的 60 亿瑞郎购机计划,如今被美方告知要追加 13 亿瑞郎,相当于买辆二手车签完合同,经销商突然说
“刚才忘了算发动机钱”。更气人的是,美方解释这是因为双方对 “固定价格” 存在 “误解”,这种说辞在瑞士人听来,就像骗子被揭穿后说
“你理解错了我的意思”。
这笔涨价的 13 亿瑞郎可不是小数目,能建 3 所儿童医院,或者给全国公立学校换一轮新电脑。瑞士纳税人愤怒地发现,自己省吃俭用缴的税,竟然要为美国军火商的 “算术失误” 买单。社民党共同主席韦尔穆特在集会上喊出了民众的心声:“我们用 60 亿买战机是为了国防,不是给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发年终奖!”
更让瑞士军方难堪的是,当初力排众议选择 F-35,就是看中了美方承诺的 “价格锁定”。当时竞争对手欧洲台风战机的报价虽然高 2 亿,但承诺五年内不涨价。如今美国的 “固定价格” 变成了 “弹性坑钱”,相当于娶媳妇时说好的彩礼,婚后丈母娘突然说要再加一套房。瑞士空军参谋长在内部会议上拍了桌子:“再这样下去,我们不如买大疆无人机,至少不会坐地起价!”
这场合同纠纷已经演变成政治风暴。自由党议员波特曼提交的 “止损案” 获得了 23% 议员的支持,主张哪怕支付违约金也要取消合同。他算了笔账:现在终止合同损失约 8 亿瑞郎,但继续执行可能要多花 13 亿,还不算后续维护的 “隐形加价”。这就像发现餐馆账单有问题,是当场理论还是默默付钱?瑞士人选择了前者 —— 毕竟这个国家连垃圾分类都要全民公投,怎么可能容忍 13 亿的糊涂账。
中立国的觉醒:从 “特殊友谊” 到 “清醒决裂”
瑞士民众的愤怒,本质上是对 “美国特殊友谊” 幻想的破灭。这个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能独善其身的国家,一直相信自己与美国的关系是 “非北约盟友中的战斗机”—— 既享受着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红利,又不用承担军事同盟的义务。但这次双重打击让他们明白,在特朗普的 “交易艺术” 里,没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苏黎世街头的抗议标语写得直白:“我们不是美国的第 51 个州!” 有民众举着百达翡丽手表和 F-35 模型的对比图,讽刺道:“一个走时精准到毫秒,一个加价快过火箭。” 这种情绪甚至蔓延到了银行业 —— 有私人银行家透露,最近两周询问如何将资产从美元转换为瑞郎或黄金的客户增加了 40%,就像乘客发现船长在凿船,本能地想找救生艇。
政界的反应更具突破性。绿党和社民党罕见地达成共识,提出 “欧洲防务自主方案”,主张用法国阵风战机替代 F-35,同时联合德国、奥地利建立 “阿尔卑斯防空体系”。这相当于被美国餐馆坑了之后,决定自己开一家。瑞士联邦主席凯勒 - 祖特尔在电视讲话中第一次公开表示:“我们的安全不能只系在美国的裤腰带上。”
这种转变背后是残酷的现实:瑞士在国际体系中的 “中立优势” 正在被大国博弈碾碎。美国需要瑞士的不仅是市场,更是其金融系统和地理位置 —— 日内瓦是联合国欧洲总部所在地,苏黎世银行掌握着全球 1/4 的离岸资产。特朗普的关税和加价,本质上是逼瑞士在 “经济臣服” 和 “政治独立” 之间选边站,就像黑帮老大向小老板收保护费,给的不是选择题,而是服从命令。
但瑞士人用行动给出了答案。制药巨头诺华宣布将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工厂产能转移 30% 回巴塞尔;斯沃琪集团推出 “欧元区特供款” 手表,绕开美国市场;连瑞士军刀都推出了 “欧洲设计版”,去掉了所有美国元素。这些举动看似微小,却像钟表里的齿轮,正在悄然改变着美瑞关系的运转机制。
未来的牌局:瑞士手里还有多少筹码?
这场 “关税与战机” 的博弈远未结束,但瑞士的选择已经清晰。如果继续采购 F-35 并接受关税,相当于饮鸩止渴 ——短期平息美国怒火,长期却丧失经济主权。而如果果断止损转向欧洲,虽然要承担违约金和短期阵痛,却能重建自主的产业链和防务体系。就像登山者遇到暴风雪,是继续跟着不靠谱的向导,还是相信自己的指南针?
美国其实也在掂量后果。瑞士虽然体量小,但在国际金融和制药领域的影响力远超其国土面积。如果把这个 “世界金库” 逼到对立面,可能导致更多国家效仿 —— 德国已经表态支持瑞士的 “关税抗议”,法国提出建立 “欧洲药品采购联盟”。这就像推倒第一块多米诺骨牌,特朗普的 “关税大棒” 可能最终砸到自己脚上。
最具象征意义的是瑞士央行的动作。数据显示,瑞士持有的美国国债在 7 月减少了 120 亿美元,同时增持了 200 亿人民币资产。这个以稳健著称的央行,正在用钱包投票:在美元霸权和多极化之间,选择了后者。就像精明的投资者抛售风险股,转而布局潜力资产。
这场风波给世界的启示远超美瑞双边关系:在特朗普的 “交易型外交” 冲击下,传统盟友体系正在瓦解。小国的生存之道不再是依附大国,而是建立自主的 “安全网” 和 “经济圈”。瑞士的愤怒与抗争,或许正是全球秩序重构的缩影 —— 当精密的瑞士钟表不再按照美国时间运转,整个世界的时区都将发生改变。
正如伯尔尼老市政厅墙上的那句拉丁语格言:“自由的代价是永恒的警惕。” 瑞士人正在用自己的方式证明,哪怕是面对超级大国,小国的尊严也不该被随意标价。而特朗普政府或许忘了,瑞士军刀最厉害的功能不是切割,而是在绝境中撬开一条生路。这场博弈的结局,可能比 F-35 的性能参数更能定义未来的国际格局。
参考消息
#优质好文激励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