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千万IP创科普,共筑科技强国梦。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助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中国科协科普部与人民网联合策划推出“见证科技之路”主题报道,聚焦国家科技战略政策、重要科技奖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等,深入基层一线开展采访调研,推出一批生动鲜活的科普精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为建设科技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在地球的矿物王国里,生活着一对长得几乎一模一样的“兄弟”——黄金和黄铁矿。它们都披着耀眼的金色外衣,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生来就是矿物界的明星。然而,“哥哥”黄金才是真正的“贵族血统”,被视为财富与权力的象征;而“弟弟”黄铁矿,虽外表酷似黄金,却没有半点金子的价值,常常让淘金者空欢喜一场。于是人们给它起了个调侃的绰号——“愚人金”。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作为全国找金最多的地质队,凭借扎实的基本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今天,一起看看他们是如何分辨这对“真假金兄弟”的。
图中亮黄色的是黄金,暗色的是黄铁矿。山东省地矿局第六地质大队供图
黄金:璀璨的金属贵族
黄金是元素周期表中的79号元素,化学符号Au源于拉丁语“Aurum”,意为“灿烂的黎明”。这个名字恰如其分,因为黄金那温暖而持久的光泽,确实像黎明破晓时穿透云层的第一缕阳光。它的比重高达19.31,这意味着同样体积的黄金重量是水的近20倍——当你拿起一块黄金时,那种沉甸甸的质感,正是其独特身份的象征。
黄金的“贵族气质”体现在它的诸多特性中。它熔点高达1064.43℃,难怪古人会说“真金不怕火炼”——在普通火焰的温度下,黄金不会熔化,更不会像其他金属那样被氧化变色。这种稳定性让它成为了永恒的象征,三星堆遗址中发现的黄金面具历经数千年,依然闪耀如初。同时,黄金具有极佳的延展性,一克黄金可以被拉成3平方米的金箔,薄到能透光,这种特性让它在装饰艺术中大放异彩。
在人类文明中,黄金的地位举足轻重。从古代的神庙祭祀到现代的金融体系,黄金始终是财富与权力的象征。在古埃及,黄金被视为神的皮肤;在罗马帝国,黄金是皇帝权力的标志;而今天,黄金依然是各国央行储备的重要资产,欧洲中央银行最新报告显示,2024年,黄金在全球央行储备中的份额升至20%,已超过欧元占比,成为继美元之后的全球第二大储备资产。除了作为财富象征,黄金的导电性和稳定性让它在电子工业中不可或缺,从手机芯片到航天设备,都能找到它的身影。在医学领域,黄金纳米颗粒被用于靶向药物输送,甚至在新冠病毒抗原检测试剂盒中,胶体金技术也发挥着关键作用。
黄铁矿:被误解的“愚人金”
黄铁矿常被称为“愚人金”,因为它那黄铜色的外表太容易让人误以为黄金。它的化学式是FeS₂,由铁和硫两种元素组成,与黄金这种单质金属在本质上截然不同。黄铁矿的英文名“Pyrite”源自希腊语,意为“火之石”,这与它的一种特殊性质有关——用它敲击燧石,会迸射出细小的火花。早在石器时代,人类的祖先就发现了这个特性,并用它来点燃火种。
尽管名字里带“铁”,黄铁矿却和钢铁工业几乎无关。它的主要用途是提取硫元素,用于制造硫酸——而硫酸被誉为现代工业的“血液”。硫还可以制造火药,当人们发现它可以从黄铁矿中提炼出来后,就不再需要争夺天然硫矿,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资源掠夺引发的冲突,无形中改变了战争的形态。
黄铁矿也有自己的“艺术细胞”。它的晶体属于等轴晶系,经常长成棱角分明的立方体、八面体,甚至精巧的五角十二面体。独特的金属光泽让它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颇受青睐,被制成珠宝和工艺品底座,闪烁着复古而优雅的光辉。直到今天,打磨后的黄铁矿依然是颇受欢迎的装饰摆件。而在中国,它还有另一重身份——传统医药原材料。《本草纲目》等古籍记载,黄铁矿可用于接骨、止痛,成为药铺柜台上一味闪着金光的矿石良药。
真假兄弟的三大区别
虽然黄金和黄铁矿长得像,但只要掌握几个简单的方法,就能轻松区分它们。
首先是比重的差异。拿在手里,黄金会给人一种“压手”的感觉,而黄铁矿则相对轻盈,这是因为黄铁矿的比重只有4.9-5.2,同样体积的黄金重量是黄铁矿的三倍左右,而这种巨大的差异源于它们截然不同的原子结构。
其次是条痕测试。找一块没上釉的瓷板,用矿物在上面划一下,黄金留下的条痕依然是金黄色,而黄铁矿的条痕则是绿黑色。条痕能反映矿物的真实颜色,不受表面氧化或杂质的影响。
最后是硬度不同。黄金质地较软,用指甲就能划出痕迹,甚至用牙咬会留下牙印;而黄铁矿可就“倔”多了,用指甲根本划不动,用小刀也很难留下痕迹。这种硬度差异源于它们的晶体结构,黄金是金属键,容易变形;黄铁矿则是离子键,结构更稳固。
共生的秘密:黄铁矿是黄金的“引路石”
有趣的是,这对“真假兄弟”在自然界中常常形影不离。黄铁矿虽然不是黄金,却是寻找黄金的重要“示踪者”。地质学家发现,很多金矿都与黄铁矿伴生,因为在金矿形成的过程中,硫和铁的富集往往为黄金的沉淀创造了条件。
黄铁矿中有时还会含有微量的黄金,这些黄金以不可见的形式存在于黄铁矿的晶格中,需要通过复杂的冶炼工艺才能提取。在胶东地区的金矿中,地质学家就发现黄铁矿中的金含量可达1810ppm,这为黄金开采提供了重要线索。地球化学勘探中,黄铁矿的分布是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分析土壤和岩石中黄铁矿的含量及特征,地质学家可以圈定潜在的金矿靶区,再结合钻探等手段,就能找到深埋地下的黄金宝藏。
各有价值的“兄弟”
黄金与黄铁矿,这对自然界的“真假金兄弟”,虽然常被混淆,却各自在人类文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黄金以其稀有和稳定,成为财富与永恒的象征;黄铁矿则以其丰富的硫资源,支撑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同时以其独特的晶体之美,为我们展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