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背靠阿里、上汽,又一独角兽欲闯关IPO
创始人
2025-08-22 12:35:28
0

8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斑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斑马智行”)正式向香港联合交易所提交主板上市申请,正式进入资本市场聚光灯下。

这家由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共同孵化的企业,历经十年发展,已从最初的 "互联网汽车试验田" 成长为覆盖800万辆汽车的智能座舱龙头。

斑马的“核心盘”

斑马智行的“硬实力”,在招股书披露的产品矩阵中清晰可见。

其构建的"操作系统+ AI引擎+生态服务" 三层架构,像一套精密咬合的齿轮,缺一不可。

图片来源:斑马智行

最底层的系统级OS,基于 Linux 和 Android 深度自研,兼容紫光展锐、黑芝麻智能等 20 余种车规级芯片。这种超强的适配能力,可以帮助主机厂极大地压缩适配周期。斑马智行自主研发的Hypervisor技术,能够在单一系统级芯片上实现两个或多个汽车操作系统的并发运行,且互不干扰,并支持该公司的集成双汽车操作系统架构。

中间层的AI全栈端到端技术服务方案,堪称 "灵魂"。该方案涵盖了一套完整的AI系统,包括涵盖多模态能力的元神 AI软件栈、System Agent及车载模型,并据此打造了丰富的车载AI功能集。

最上层的车载平台服务,则整合了180 多个品类原生应用,从基础导航、饿了么车载点单到优酷影音,构建出独特的 "车生活生态"。根据招股书,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斑马智行已与18家内容与服务提供商达成签约合作,并正与另外22家积极探讨合作。

通过这三层架构,斑马智行很好地解决了过去主机厂、车主与内容与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割裂问题。

据招股书显示,2022-2024年,斑马智行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装机量从 83.5 万台快速飙升至233.4 万台,复合增长率 67.2%,相当于每天新增 1600 辆搭载斑马系统的汽车。截至2025 年6月,其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在60 个主机厂的逾800万辆车上搭载,覆盖超过14个国家。

在此过程中,斑马智行的客户结构也在持续蜕变,抛开上汽这一最大客户,比亚迪、蔚来、吉利等也陆续成为斑马智行的稳定合作伙伴,甚至突破奥迪、大众等合资品牌的壁垒。

根据招股书,2022年、2023年、2024年及截至2025年3月31日止三个月,斑马智行来自上汽的收入贡献分别为4.4亿元、4.1亿元、3.2亿元及6500万元,分别占斑马智行总收入的54.7%、47.4%、38.8%及47.8%,呈逐年降低趋势。

截至2024年12月 31日,斑马智行的智能座舱解决方案已搭载在上汽超过150万辆汽车中,覆盖所有主要品牌及大部分车型和价格区间。其中2025年,斑马智行的元神AI成功量产搭载于智己和荣威车型。

而阿里巴巴则是斑马智行最大的供应商,主要向其采购云服务、软件服务及共享服务,2022年至2024年,斑马智行来自阿里巴巴的采购金额占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3.5%、58.4%、50.5%。

截至最后实际可行日期,阿里巴巴通过上海赛为、浙江天猫、淘宝中国及杭州灏月拥有其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44.72%份额,上汽通过上海赛为及嘉兴瑞佳拥有其已发行股本总额的约34.34%份额。

增长密码与潜在风险

翻开斑马智行的财务数据,几乎能看到所有智能汽车软件企业的共性轨迹:用短期的亏损换取长期的技术壁垒与市场份额。

根据招股书,2022年-2024年,斑马智行年度收入分别为8.05亿元、8.72亿元和8.24亿元,同期年度亏损及综合开支总额分别为8.78亿元、8.76亿元和8.47亿元,尽管收入规模相对稳定,但亏损状况仍然存在。2025年第一季度,斑马智行亏损额出现较大波动,达到15.82亿元人民币,仍面临较大挑战。

图片来源:斑马智行

分产品来看,系统级操作系统解决方案是斑马智行的主要营收来源,过去三年占总营收的比例均超过了80%,不过整体呈现逐年微降的趋势。与之相反,则是AI全栈端到端解决方案收入占比逐年上升,从2022 年的1,590万元,快速增至2024 年的5,46 1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85.3%。

同期,斑马智行的经常性收入占比从2022年的38.8% 升至了2024年的48.4%。这一指标被资本视为 "抗周期能力" 的核心参考,意味着其商业模式正从项目制的 "一锤子买卖" 转向可持续的服务型收入。

2022-2024 年,斑马智行累计研发支出超30亿元,分别占同期收入的137.9%、128.8%、118.9%、150.7%及144.7%。这笔投入换来了2,153项专利申请,其中1,817项(约84%)为发明专利申请。

但高额研发也导致连续三年净亏损:2024 年净亏损 8.47 亿元,虽较 2022 年的 8.78 亿元有所收窄,但距离盈利仍有距离,这正是智能软件企业 "技术变现慢" 的行业痛点——研发成果转化为市场收入,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验证。

“IPO热”下的机遇与挑战

在智能汽车领域,斑马智行赴港IPO并非孤例,而是赛道集体资本化浪潮的缩影。

据不完全统计,自去年以来,智能汽车核心供应链赛道已有超20家头部企业启动 IPO计划,或成功登板。其中仅2025年,就新增了易控智驾、镁佳股份、驭势科技、图达通等多家企业“闯关”。

其后,当前智能汽车的快速发展,为核心供应链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国内乘用车市场,智能座舱渗透率正以每年约11%的增速提升。2024年,国内乘用车智能座舱渗透率已达73%,其中新能源车市场智能座舱渗透率更是高达88%,接近标配水平。

在此背景下,上述玩家的IPO,路径虽各有侧重却又殊途同归,比如都面临市场扩张 "弹药"的迫切需求,斑马智行就计划将40%的募资投入研发。另外,早期投资者的退出诉求集中释放也是一大主因,斑马智行的早期投资方包括云锋基金、国寿资本等,已持股超8年,对这些投资者而言,IPO 是实现投资回报的关键路径。值得关注的是,这一情况在行业内普遍存在,2015-2018 年期间投资智能座舱或者智能驾驶创企的企业,如今大多进入退出窗口期。

除此之外,IPO也是一众初创公司应对行业竞争的战略需要。随着华为、百度等巨头入场,智能汽车赛道竞争从技术比拼升级为生态与资本的综合较量,通过上市增强品牌公信力、吸引车企客户成为共识。

不过,对于斑马智行而言,IPO 募资固然能缓解短期的资金压力,却无法替代技术迭代与商业落地的核心能力,股东的生态协同固然是优势,但如何平衡独立性与资源依赖仍是长期课题。

进一步着眼于整合智能汽车赛道,这波IPO浪潮更是对企业真实竞争力的检验——能穿越周期的,终将是那些既能保持技术领先,又能找到可持续盈利模式的企业。

换言之,斑马智行赴港上市的举动,不仅是对自身十年技术沉淀与商业探索的总结,更折射出众多智能汽车产业链创业公司在资本化道路上的集体突围——在智能汽车发展浪潮下,谁能率先通过资本杠杆巩固技术壁垒与市场份额,谁就可能在未来的行业格局中占据更多的话语权。

答案或许要在未来 3-5 年的行业竞争中才能揭晓,但可以肯定的是,这场由资本推动的行业变革,终将重塑汽车产业的价值分配格局。

相关内容

广西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登...
8月22日,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广西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合伙...
2025-08-22 13:18:44
IPO研究丨预计2029年...
瑞财经 吴文婷8月20日,胜宏科技(惠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2025-08-22 13:05:45
涵鑫盛取得结合多级加密策略...
金融界2025年8月2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北京涵鑫盛...
2025-08-22 12:49:13
ETF资金榜 | 智能驾驶...
2025年8月21日,智能驾驶ETF(516520.SH)收跌0....
2025-08-22 12:38:40
原创 ...
8月20日,阿里巴巴集团旗下斑马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斑马智...
2025-08-22 12:35:28
汽车关税将有条件降至15%...
当地时间8月21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宣布,美国与欧盟已就一项贸易协...
2025-08-22 10:59:12

热门资讯

江苏金寓申请基于区块链的跨园区... 金融界2025年8月2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江苏金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基...
原创 中... 据环球网报道,半个月前,美国总统特朗普亲自下场“催单”,让中国“快来买大豆”,还承诺给“快速服务”。...
现场视频曝光!川青铁路尖扎黄河... 今天凌晨3时许,川青铁路青海段尖扎黄河特大桥发生施工绳索断裂事故。事发时有16名人员在现场进行施工作...
质数斯达克申请区块链分区管理方... 金融界2025年8月22日消息,国家知识产权局信息显示,成都质数斯达克科技有限公司申请一项名为“一种...
网民反映一村民“从小被亲生父母... 情 况 通 报 近日,有网民反映我镇一村民“从小被亲生父母砍掉了一只手,割掉了一只耳朵,只因算命先生...
ETF融资榜 | 中概互联ET... 2025年8月21日,中概互联ETF(159605.SZ)收跌1.09%,成交4.84亿元。获融资买...
直冲3800点!牛市首选高弹性... 今日A股三大指数持续拉升,盘中均创本轮行情新高,沪指逼近3800点关口,创业板指大涨超2%。 市场预...
广西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登记成... 8月22日,天眼查工商信息显示,近日,广西人工智能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成立,执行事务合伙...
电脑加密软件,企业电脑加密软件... 远程办公成常态,数据传输安全面临挑战,加密软件为这种新型办公模式筑牢安全防线。客户信任是企业的无形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