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际舞台上的戏码,简直比电视剧还跌宕起伏。先看中印这边,8月18日那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在新德里和印度外长苏杰生谈得热火朝天,一出手就敲定了10项实打实的合作成果,这可不是随便走个过场。
这10项成果里,从大方向到小细节都覆盖到了。政治上,双方把两国领导人的战略引领放在首位,明确说稳定合作的中印关系才能释放发展潜力,还得好好落实之前领导人达成的共识;外交上,印度要去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天津峰会,还全力支持中国当轮值主席国,中国也支持印度2026年办金砖峰会,自己2027年接棒;人文交流更不用提,2026年要在印度开第三次高级别人文交流会议,直航航班要尽早恢复,签证还得给旅游、商务这些人提供便利,连印度香客去中国西藏朝圣都要扩大规模;经贸上,要给投资流动搞便利,边境地区也得靠友好协商保平安,国际上还得一起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帮发展中国家说话。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中印关系明显朝着更稳、更实的方向走,明眼人都能看出俩国要好好合作的诚意。
可这边中印忙着搭伙做事,美国那边却急得跳脚,尤其是特朗普政府的关税大棒,直接往印度身上砸。8月6日特朗普就签了行政令,以印度进口俄罗斯石油为由,要对印度输美产品加征25%额外关税,加上之前已经有的25%,总税率一下飙到50%,而且这新关税21天后就生效,也就是8月28日。
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的数据显示,2024年美印商品贸易总额约1292亿美元,美国对印度逆差457亿美元,比2023年还多了5.4%,特朗普早就盯着这贸易逆差和印度的关税、非关税壁垒不放,现在又拿俄罗斯石油当由头,说印度买石油是“给俄罗斯战争机器供燃料”,还转售牟利,所以非得加关税“惩罚”。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8月19日接受CNBC采访时,那情绪简直藏都藏不住,直接破防了,对着印度一顿指责,嘴里反复念叨“不可接受”。他说现在印度买的俄罗斯石油占自己总采购量的42%,可俄乌冲突前还不到1%,还专门造了个词叫“印度式套利”,说印度低价买俄罗斯石油,加工成成品油再转卖,在战争期间干这种事,华盛顿绝对不能忍。
可印度也不是软柿子,外交部马上回应,说美国加关税“不公平、不公正还不合理”,还怼回去说美国自己每年也从俄罗斯买几十亿美元的化肥和铀,买俄罗斯石油是为了让印度消费者用上负担得起的能源,是基于市场因素保能源安全,肯定会采取一切措施护自己利益。
而且贝森特被问到为啥不对中国用类似关税时,又改口说中国情况“完全不同”,没搞印度那样的“套利”。咱先不说这双标多明显,单看特朗普这关税操作,反而给中国帮了个“大忙”。
本来美国还想拉印度搞点针对中国的动作,之前也放话要和印度谈贸易协议,结果关税一加,美印贸易谈判直接黄了,原定于8月25日到29日美国贸易代表访印的行程也取消了,印度想改关税的机会都没了。彭博经济研究算过,要是50%关税一直持续,印度对美出口可能降60%,近1%的GDP都要受影响,制药、电子产品要是没豁免,出口能降80%,就算之前25%关税,也比越南、马来西亚这些国家高,都能让印度出口降30%。
印度经济受这么大压力,自然得找其他出路,而中印刚落地的10项成果,正好给了双方深化合作的机会。从直航、签证便利到经贸投资便利,再到多边领域的协作,中印合作的口子越开越大。
反观美国,一边拿关税逼印度,一边被贝森特的“不可接受”暴露了自己的焦虑,特朗普这关税大棒没打服印度,反而把印度往中国这边推了推,原本想围堵中国的心思,反倒让中国多了个合作伙伴,这波操作,说美国帮了中国“大忙”,真不算夸张。
现在的局面很清楚,中印用10项成果夯实了合作基础,美国却在关税和对印指责里陷入被动。贝森特的“不可接受”,更像是美国面对自己战略失算的无力吐槽,而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最终可能只是给中国的发展进程,意外添了一块助力的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