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8月20日报道美国世界政治评论网站8月13日刊登题为《欧洲“中立国”面临压力》的文章,作者是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高级政策研究员乌尔丽克·弗兰克。全文摘编如下:
8月7日,瑞士主要日报《观察报》的头版在黑色背景上用大号白色字体突出显示了一个数字:39%。
这个数字显然是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此前宣布的对瑞士进口商品征收的关税税率,生效于8月7日,也就是《观察报》所说的对于这个阿尔卑斯山地国家来说“黑暗的一天”。
从世界范围看,瑞士39%的关税相对较高。这一数字在欧洲是最高的,远高于欧盟为其成员国谈下来的15%的关税。
实施如此具有惩罚性的税率背后,原因并不清晰。瑞士并未对特朗普有过任何特别的冒犯。瑞士对美存在贸易顺差,但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存在。更有可能的是,特朗普之所以实施关税,是因为他有这个能力:正如《明镜》周刊一名评论员一针见血指出的,瑞士“孤掌难鸣,它不属于欧盟,没有施压的手段。它毫无防守之力”。
这些关税是一个经济层面的挑战:随着瑞士产品对美国消费者而言越来越贵,其销量将会受到影响,瑞士的经济增速预计将下降0.6%。
但经济层面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在我们当下所处的新地缘政治格局中,这些关税揭示了瑞士面临的一个更根本的问题。伯尔尼方面通常能比较成功地置身地缘政治之外,因而大多数全球行为体并不会“打扰”它。但正如特朗普的关税政策所表明的,这种情况正在改变。
瑞士作为一个“特殊”国家,其核心在于延续数百年的中立政策。尽管被北约和欧盟成员国包围,瑞士却没有加入这两个组织中的任何一个,也没有签订双边防务协定或加入任何形式的军事同盟。该国2002年才加入联合国。中立政策赋予瑞士不必过多关注国际局势的自由,或者说其背后的逻辑就是这样的。
但这一逻辑正日益受到压力。中立地位只有在其他国家认可的情况下才管用,但愿意认可的大国似乎越来越少。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就是一个例子。另一个例子是,由于瑞士政府在俄乌战争背景下对俄实施了欧盟发起的制裁,所以俄罗斯官方宣布不再承认瑞士的中立地位。
但瑞士并非唯一在全新且日益令人不安的世界中被夹在公众舆论、国家传统与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现实之间处境尴尬的中立国。在欧洲,还有奥地利和爱尔兰。过去还有两个中立国,但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后,芬兰和瑞典分别于2023年和2024年放弃不结盟地位,加入北约。
中立有程度之分,瑞士的中立通常被视为最坚定的一个。相比之下,奥地利、爱尔兰、马耳他和塞浦路斯都是欧盟成员国,芬兰和瑞典也是。各国能否以及如何在成为欧盟成员国的同时仍宣称保持中立,多年来一直是争论的焦点。事实上,这场争论在这些国家加入欧盟之前就已存在。
对奥地利和爱尔兰而言,维持现状的好处显而易见。最重要的是,中立地位使其能够在自身安全上减少投入,这些国家的国防预算占GDP的比例远低于北约近期设定的5%的目标。而且,随着欧盟越来越多地发展成为防务联盟,它们为自己争取到的特殊地位实际上使它们不必受欧盟共同防御条款的约束,但在遭受攻击时仍能期望得到其他成员国的援助。
对欧盟而言,这是一个问题,但布鲁塞尔不愿过多谈论此事,担心被视为干涉属于各国政府权限的内政。但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这些中立国对欧洲共同防御条款的效力提出了疑问,它们的军事弱点加剧了欧洲在构建战略自主方面的整体困境。与此同时,由于外部国家不再像过去那样毫不犹豫地认可中立地位,中立国曾经被认为具备的优势正逐渐减弱。(编译/涂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