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日,美国白宫发表声明称,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将进口钢铁和铝及其衍生制品的关税从25%提高至50%,该政策于6月4日生效。
这一措施不仅引发了美国与欧洲多国间的贸易紧张,也迅速波及北美地区的防务供应链体系。在美国关税新政施行一周后的6月10日,加拿大审计部门发布报告称F-35项目成本剧增。这些报告和相关项目的滞后引发了加拿大社会的关注和讨论,可能会影响加拿大对F-35的采购计划。
01
美关税新政引起加拿大社会争议
尽管这一关税措施并未直接作用于防务装备成品,但其连锁反应却显而易见。F-35战斗机是全球航空产业链协作生产的产品,大量零部件和材料依赖跨境供应,尤其是航空级铝材和高强度钢结构件。随着关税新政的落实,F-35的原材料价格在北美同步上涨,叠加制造商对未来成本通胀预期的判断,F-35的供应链成本不得不同步迅速上涨。
据加拿大《环球邮报》的报道,加拿大审计长凯伦·霍根(Karen Hogan)表示:“加拿大国防部未能充分监控影响成本的经济变量,尤其在汇率和通胀问题上反应滞后。”报告强调,加拿大政府过度依赖美国武器系统及其后勤保障网络,缺乏独立性,给国家战略带来了中长期隐忧。而美国6月4日生效的关税新政,也引起了加拿大政界与社会舆论对以上问题的再次反思,一位加拿大国会议员在接收《环球邮报》采访时表示:“美方动辄以国家安全为名推行保护政策,加拿大若继续无条件追随,可能在重大国防决策中失去主导权。”
02
基建项目与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在价格飞涨之外,加拿大F-35的部署工作还遇到了实际问题。根据加拿大审计长办公室2024年6月发布的报告,两座负责F-35日常部署和维护工作的基地——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冷湖(Cold Lake)和魁北克省巴戈特维尔(Bagotville)基地的建设工程出现了严重滞后,整体工期将延误超过三年。
这两个基地原计划在2025年之前建成,将支持F-35的接装、维修与训练等任务。但截至2025年年初,两个基地的很多建设工程尚未完成设计评审,更别说动工。报告指出:“如果没有完备的基础设施,F-35即便交付了也难以形成有效战力。”
此外,加拿大的F-35机队还面临飞行员短缺的问题。作为一款高复杂度的隐身战机,F-35的飞行员培训周期远高于加拿大空军目前列装的CF-18“大黄蜂”战斗机。目前未经升级的加拿大飞行员训练体系难以承载大量F-35的训练任务;按照目前的情况,如果首批4架F-35A如期在2026年交付加拿大,加拿大必然要面临飞行员训练和储备的挑战。
03
欧洲替代方案仍在讨论中
随着采购F-35计划的成本高涨以及相关项目进度的滞后,加拿大政界关于是否应缩减订单甚至弃购的讨论也愈发频繁。
此前,在今年年初,加拿大新任总理马克·卡尼就曾公开建议,希望政府各部门再次“评估欧洲方案”,以提升加拿大的国防工业自主权并控制预算风险。
所谓“欧洲方案”主要包括瑞典萨博的JAS-39E/F和法国达索的“阵风”。二者虽不是隐身战机,但近年来升级后在航电系统、电子战能力和武器系统等方面性能均有所升级,但在采购成本、运维费用、工业回报和独立操作性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尤其是使用模块化设计的JAS-39E/F具有在简易空军基地起降的能力,尤其适用于加拿大北部偏远地区。此外,由于JAS-39E/F与“阵风”均承担北约任务,在通信协议、指挥链路与战术接口上可兼容F-35。这使得加拿大政府能够依然保留与美制装备协同的能力。
今年4月,面对来自美国的关税威胁,加拿大政府开始重新评估其对美国国防供应商的依赖。也正是此时,根据瑞典《每日工业报》报道,萨博公司正在与加拿大政府协商,重启关于战机采购的谈判,并表示了在加拿大本土设立相关战机装配线的意愿。但截至目前,加拿大政府就是否采购欧洲制造的战机依然未有明确定论。
美国政府提高关税的举动,无疑是通过对加拿大政府施压而不断试探其对“防务自主”的决心,以及政府和民间社会对其保有独立国防力量的能力。但目前来看,加拿大依然保有战机采购方面的自主权,毕竟首架F-35依然未交付,而且从既往F-35交付的时间表来看,交付时间还可能会进一步的推迟。
文案:候嘉麒
排版:蓝风
编审 | 监制:武晨、王兰
看航空融媒体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