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丨王杰仁
实习生丨刘宇
出品丨鳌头财经
2025年夏天, 高温热浪席卷全国,东北多地空调断货。奥克斯电气有限公司(简称“奥克斯”)再度冲刺港股IPO,似乎是选了个好时机。
7月16日,奥克斯再次递表港交所,并获得中国证监会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这是二战IPO。今年初,奥克斯就递过一次IPO申请,时隔半年招股书失效。
奥克斯,虽然时下在国内市场上存在感不强,但大众对其并不陌生。早年,因为价格战而获“价格屠夫”之名;过去10多年,与格力“缠斗”,因为输了官司而赔4230万元,还常常被“董小姐”手撕“偷技术”、“挖人”。
本次IPO前,奥克斯突击现金分红约38亿元,实际控制人郑坚江家族分走了36.56亿元。
研发费用率垫底,在美的、格力、海尔等巨头的威势下,奥克斯能否借此次IPO冲出一方天地?
空调黑马的10年IPO
奥克斯谋求IPO上市,64岁的郑坚江矢志不渝地在推动。
郑坚江本是宁波鄞州一名汽车修理工。1986年,乡里一家集体经营的钟表零件厂濒临倒闭。25岁的郑坚江看到了机遇,承包了这个负债20多万元的“烂摊子”。
做过五金、修过汽车,郑坚江的底气是,对零件生产有技术优势。从信用社贷款2000元,加上厂里的7名工人,郑坚江开工了。从生产加工熟悉的零部件开始,录音机天线、电视机拉杆、电表罩壳……郑坚江盘活了小厂,并赚得了人生第一桶金。
1990年前后,江苏的春兰空调崛起,一跃成为全国销冠。1994年,郑坚江也向空调领域进军,成立AUX电器有限公司,奥克斯空调诞生。
当时,空调市场上已有格力、美的、海尔、春兰等知名品牌,空调也被视作奢侈品,尚未走进寻常百姓家。
2000年前后,郑坚江借打价格战声名鹊起。他生产的空调,售价只有同行一半,并用“成本白皮书”公开价格构成。一时间,质疑声铺天盖地,郑坚江收获了“价格屠夫”之名。
为什么不能卖老百姓买得起的空调?郑坚江采取农村包围城市、先租后买等灵活措施,迅速打开市场。用4年时间,奥克斯的销量就闯进了全国四强,成为一匹黑马。
格力、美的等巨头强势“围剿”,2005年开始,春兰空调逐年衰落,奥克斯销量增速逐渐放缓。
2012年,电商渠道爆发,奥克斯迅速押了上去,联手京东、苏宁火力全开。线上红利让奥克斯快速奔跑。2018年,奥克斯空调国内销量742万台,线上销量居行业第一。
郑坚江一直有推动奥克斯IPO上市计划。早在2016年初,郑坚江就谋划奥克斯进入A股市场。2016年1月15日,奥克斯先行在新三板挂牌,但仅一年就摘牌。
2016年12月,奥克斯筹备A股上市,并于2018年10月开始进行上市辅导,于2023年6月上市辅导完成。最终,因A股上市时间表的不确定性,郑坚江放弃了A股上市计划。
今年初,奥克斯首次递表港交所,一直没有进展。6个月后,招股书失效,奥克斯又马不停蹄二次递表。
至此,郑坚江筹划奥克斯IPO上市已经长达10年。
递表前先分红38亿
IPO前巨额分红是市场关注的焦点。
根据境外发行上市备案通知书,奥克斯本次IPO将计划发行不超过5.18亿股境外上市普通股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所募集资金主要用于全球研发、智能制造体系及供应链管理升级,以及销售及经销渠道拓展等方面。
赴港IPO,奥克斯主要是为了募资,然而,在递表前,公司进行了突击巨额分红。
招股书显示,奥克斯在2024年宣派了一次性股息37.94亿元。
既然需要大量资金进行全球研发、智能制造体系升级等布局,为何派发巨额现金分红?
先巨额现金分红再募资,奥克斯难以逃避借IPO圈钱的嫌疑。
近几年,奥克斯的经营业绩持续增长。2022年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95.28亿元、248.32亿元、297.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42亿元、24.87亿元、29.10亿元,2023年、2024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16%、19.8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72.49%、17.02%。
数据显示,2024年,无论是营业收入还是归母净利润,增速均较2023年明显放缓。
此外,2022年至2024年,奥克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40.04亿元、46.31亿元、25.18亿元,2024年大幅减少,使得当年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变为-22.11亿元。
2022年底至2024年底,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88.25%、78.76%、84.13%,今年一季度末为82.51%。
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公司流动资产199.43亿元,流动负债207.75亿元,流动负债超过流动资产,说明公司存在短期偿债压力。
2024年底,公司应付账款及应付票据103.95亿元,较2023年底猛增39.59亿元,增幅为61.51%,增速远超营业收入增速。据此判断,公司似乎存在拖欠供应商货款,或者延长账期迹象。
在这种财务并非十分宽松的情况下,奥克斯完成了巨额现金分红,且分红金额超过2024年全年盈利数,占2023年、2024年归母净利润之和的70.30%。
奥克斯的控股股东为奥克斯集团,持有奥克斯96.36%的股权。郑坚江、郑坚江之弟郑江、郑坚江内兄何锡万分别持有奥克斯集团85%、10%、5%的股权。
据此计算,上述37.94亿元现金分红中,36.56亿元进入实际控制人郑坚江家族腰包。
被董明珠“手撕”的技术
奥克斯的发展曾遭格力阻击,业内戏称为“10多年的恩怨情仇”。
早在2013年,格力方面就曾指责奥克斯挖走格力的研发人员。2019年,董明珠更是在公开场合宣称,奥克斯“偷了我们的技术,而且弄虚作假”,并毫不客气称:“一家企业依赖于别人的技术,或者不择手段去抢劫别人的人和技术的时候,即使今天能活下来,明天也依然会死。”
据澎湃新闻统计,在2010年至2017年这段时间,从格力跳槽至奥克斯的研发、质检部门骨干员工超过300人。2011年,董明珠接替朱江洪出任格力电器新一届董事长时,奥克斯空调以家电事业部副总裁古汤汤为首的一大批(约50名)研发人员出自格力。
格力与奥利斯的诉讼不断。2015年,格力起诉奥克斯侵犯其3项新型实用专利获法院支持,奥克斯被判赔230万元。
2017年,格力再次起诉奥克斯侵犯其8个类别的空调产品专利。3年后,法院判决奥克斯赔偿4000万元,创下当时空调行业专利索赔金额最高纪录。
奥克斯也曾起诉格力侵犯其压缩机专利,一审判决,格力要赔偿2.2亿元。但在2023年的终审,最高人民法院认定该专利不符合授权条件,裁定无效,奥克斯败诉。
2023年7月,格力又起诉奥克斯、宁波奥胜及古汤汤等5名自然人侵害商业秘密,请求法院将八件专利的专利权从奥克斯转移到格力名下,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维权费用9900万元。目前,这一诉讼尚无最终结论。
据统计,自2017年截至2023年4月,格力共27次起诉奥克斯专利侵权,均胜诉。
从招股书披露的信息看,奥克斯在研发投入方面不足。2022年至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分别为3.98亿元、5.67亿元、7.10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约为2.04%、2.28%、2.39%,处于上升趋势。
不过,与3家白电巨头相比,奥克斯的研发费用率垫底。2024年,美的集团、海尔智家、格力电器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99%、3.75%、3.65%。其中,格力电器的研发费用为69.04亿元,是奥克斯的9.72倍。
放在A股11家白电企业中,2024年,奥克斯的研发费用率略高于长虹美菱。
在空调核心部件压缩机上,奥克斯的产能布局和技术积累落后于美的和格力。
2004年,格力电器全资控股凌达压缩机,凭此打出“掌握核心科技”广告。美的集团早在1999年控股美芝压缩机,早早掌握压缩机技术。海尔在2023年与掌握压缩机技术的海立股份成立合资公司并在去年7月投产。
奥克斯的空调压缩机依赖外购,2023年11月,奥克斯才与松下达成合作,投资约50亿元在芜湖建设年产3000万台空调压缩机及研发中心项目。
奥克斯采用松下技术的压缩机,是否具备竞争力,尚有待市场验证。
当然,以市场份额达7.1%夺得全球第五大空调提供商的奥克斯也有一定优势,其空调业务覆盖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一季度海外市场收入占比57.1%。
空调行业竞争逐渐加剧,研发短板,“价格战” 恐难以为继。海外市场虽有缓冲,但全球增长放缓与贸易壁垒时时考验着奥克斯。奥克斯能否借助资本补齐短板,在红海中筑起护城河,有待进一步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