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近段时间,美印因俄罗斯石油贸易问题剑拔弩张,美国总统特朗普接连挥舞关税“大棒”,对印度祭出惩罚性关税措施,声称印度从俄罗斯购买石油并在公开市场牟利,破坏了国际制裁的统一战线。这一轮贸易冲突不仅暴露出两国在地缘政治上的分歧,更折射出全球能源安全与经济利益交织下错综复杂的国际博弈。印度则针锋相对,强调购买俄罗斯石油是必然选择,且抨击美国曾公开鼓励印度采购俄油,批评那些指责印度的国家自己也在与俄罗斯做生意,显示双方不仅在经济上相互较劲,更在舆论战线上互不相让。
特朗普此次加征关税的背后,显然不仅仅是对印度能源采购行为的单纯制裁,更是美国试图通过经济压力迫使印度在俄乌冲突中倒向美国阵营的政治赌注。特朗普多次警告印度,若继续采购俄石油和武器,将在原有关税基础上加码惩罚,称印度是“死亡经济体”,甚至公开嘲讽其“把经济拖入深渊”。然而印度却对这种威胁置若罔闻,坚称与俄罗斯签订的是长期合同,短时间内难以中断,而且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还有助于稳定全球油价,保障自身能源安全。 印度总理莫迪更是公开表态,当前全球经济充满不确定性,印度必须优先保护本国经济利益,捍卫能源供应的稳定。
这种强硬回应并非毫无根据。数据显示,印度近年来俄罗斯石油进口量呈爆发式增长,从2022年初每日约6.8万桶一路飙升至2023年5月的215万桶,俄罗斯取代中东国家成为印度最大石油供应源,占印度进口总量的近四成。印度每日石油消耗约550万桶,依赖进口达到近九成。面对全球能源市场动荡,印度实在难以单纯因地缘政治压力轻易放弃这一重要能源渠道。此外,印度外交部明确指出,美国曾积极鼓励印度采购俄油,以稳定全球能源市场,而如今美方却反过来打击印度,无疑暴露了美国“说一套做一套”的双重标准。
美印贸易纠纷远不止俄油问题。多轮谈判中,印度拒绝给予美国农产品和乳制品关税优惠,令美方不满。美国商务部数据显示,2024年美印货物贸易规模约1288亿美元,印度对美顺差达458亿美元,印度借助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有效保护本国产业,维持贸易优势。特朗普痛斥印度关税水平过高,非关税壁垒繁杂,致使双边贸易规模一直偏小。可以说,关税争端和贸易摩擦是美印关系中的老大难问题,此次俄油争议无非成为双方施压的又一突破口。
从更宏观的视角来看,美印这场围绕俄油的博弈不仅是两国利益的对撞,更反映了国际秩序重构中的权力博弈。美国试图拉拢印度成为抗衡俄罗斯和中国的战略伙伴,强调地缘政治联盟的“零和游戏”,却忽视了印度作为新兴大国的独立自主利益诉求。印度在俄油问题上采取坚定立场,既是维护国家能源安全的务实选择,也是对美国“霸权主义”的警示。面对美国一边高喊“统一制裁”,一边却对盟友实施经济胁迫的双重标准,印度选择了在多边关系中寻求平衡,展现出强烈的战略自主性。
此外,特朗普以经济手段逼迫印度改变对俄态度的做法,不仅可能加剧两国关系紧张,还可能在更大范围内影响全球能源市场和地缘政治格局。印度作为世界第三大石油消费国,其能源供应稳定对全球经济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美国一味以惩罚性关税逼迫印度调整进口渠道,短期内难以实现预期效果,反而可能促使印度加速多元化采购,甚至深化与俄罗斯的合作,从而进一步削弱美国的全球影响力。
不可忽视的是,俄罗斯面对西方制裁,也在积极拓展亚洲市场,印度的进口增长正好成了其出口战略的重要支撑。西方国家的制裁本意在孤立俄罗斯,但现实却是加速了俄印之间的经济联系和战略互信。印度借此增强自身能源安全,保持价格稳定,抵御外部风险,符合其长远发展需要。美国若想真正遏制俄罗斯,需要更多依赖外交与合作手段,而非单纯依靠关税威胁。
回顾这场美印围绕俄油的博弈,双方的强硬态度和互不妥协,映射出当前国际秩序下利益多元化与价值分歧的深刻矛盾。美国动辄以关税制裁胁迫贸易伙伴,既暴露出自身在全球治理中的困境,也凸显了其全球战略调整的急迫与焦虑。印度则凭借自身庞大市场和战略自主选择,坚定维护国家利益,表明新兴大国在多极化世界中的独立姿态。
未来,美印关系的走向依旧充满变数。贸易摩擦和能源争端可能短期内难以化解,但这场博弈也迫使双方不得不正视彼此利益诉求,在合作与竞争之间寻找新的平衡点。真正的挑战是,如何在大国角力和全球治理转型的背景下,实现互利共赢,避免陷入零和对抗的恶性循环。否则,谁才是真正的“死亡经济体”,或许并不是特朗普的随口一言,而是全球化进程中失去合作智慧的所有参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