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中国空军已经毫无疑问地被公认为“亚洲第一空军”,它的军事实力不仅超越了印度、日本和韩国三国的空军总和,更在多项指标上领先。这背后究竟有多强的实力呢?

中国空军的“大象漫步”

中国与印度、日本、韩国三国的空军在规模上的差距显而易见,特别是在战机数量方面。根据2025年6月的统计数据,印度空军的主力机型包括约270架苏-30战机、30多架阵风战机、100架米格-29和幻影2000战机,另外还有一些光辉战机和米格-21战机。日本方面,F-15战机约40架,F-16大约150架,F-2战机大约60架,F-35则为约40架。韩国空军现役F-35约40架、F-15约60架、FA-50约60架以及KF-16约170架。综合来看,印度、日本、韩国三国的现役战机总数大约在1000架左右。

对比之下,中国空军的规模更加庞大,目前现役的歼-20战机约200至300架,歼-16超过300架,歼-10系列大约600架。仅这三款战机的数量之和就已经超过1000架。此外,中国空军还有约400架歼-11系列战机,并且还装备了一些从俄罗斯购买的苏-27、苏-30、苏-35等型号,这些俄罗斯进口的战机总数大约在150至200架之间。单从战斗机的数量来看,中国的战机数量几乎是印日韩三国总和的两倍。

战机性能对比:中国空军的压倒性优势

如果从战机性能进行对比,差距则更加明显。中国空军的歼-20战机相比印度、日本和韩国的现役战机,性能优势几乎无可匹敌。虽然F-35与歼-20都属于第五代战机,在技术上处于同一水平,但两者的差距依然明显。F-35作为单发战机,其最大起飞重量超过30吨,在速度和机动性上都明显逊色于歼-20。此外,F-35的外形设计和机腹的凹凸不平,使得其隐身性能远不如歼-20。

尽管F-35在多用途作战能力(如反舰和对地打击)以及航电性能方面具备一定优势,但在空优战斗中,歼-20无疑具有压倒性优势。F-35的近距格斗能力较弱,且由于其隐身能力较差,加上空空导弹的射程和追击能力都不如中国的霹雳-15导弹,使得F-35在超视距作战中的表现也逊色于歼-20。而且,当前印度没有F-35,日韩两国现役的F-35加起来也不到80架,相比之下,中国现役的歼-20数量达到了200至300架。中国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占据着压倒性优势。

中国空军的轰炸机优势

除了战斗机,中国空军还拥有另一项显著优势——轰炸机的数量。全球现役轰炸机的国家仅有美国、俄罗斯和中国三国。美国和俄罗斯现役均有重型轰炸机,而中国的轰炸机主要依赖轰-6这款中型轰炸机。虽然轰-6的体量和载荷能力相较于重型轰炸机稍显逊色,但在数量上却具备绝对的优势。中国空军现役轰-6战机大约有230至270架,这一数量几乎与美国和俄罗斯两国现役轰炸机的数量相当,堪称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轰炸机队。

相比之下,印度、日本和韩国并没有现役轰炸机,要执行轰炸任务时只能依赖多用途战机临时充当轰炸机。虽然多用途战机可以执行轰炸任务,但其挂载能力和作战半径明显不如专门的轰炸机,而且战机在执行空对地任务时,无法同时进行空战作战,这使得它们在作战中失去了一定的灵活性。中国空军凭借轰-6的强大数量,不仅可以保持强悍的空中优势,还能在战争中执行地毯式轰炸,形成空中优势和地面打击的强大协同作战能力,这是印日韩三国所无法比拟的。

中国空军的体系化优势

除了数量和质量的优势外,中国空军还具有明显的体系化作战优势。中国在2016年进行的军事改革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支体系化、信息化的现代化军队。这意味着,中国的军队在信息共享、各军种协同等方面,已经达到了极高的水平。一支体系化军队的关键是将侦察、指挥、空中火力、地面武装等多种作战力量有机融合,做到信息互通、功能互补。

目前,全球只有美军和中国解放军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一定进展。美国在海湾战争期间,依靠卫星、侦察机、电子预警机等高效的侦察系统,能够全面掌握战场信息,实现全战场覆盖,随后快速对伊拉克实施精准打击,几乎没有给敌人喘息的机会。如今,中国军队也在积极建设并展示自己的体系化作战能力。例如,在2025年5月的印巴冲突后,中国公开了“空锁导”的作战能力,即防空系统锁定目标后,战机发射空空导弹,预警机再进行导弹引导。这些创新的作战能力充分展示了中国空军的体系化作战水平。

与此相比,印度、日本和韩国的军事体系仍显落后,很多方面还停留在上世纪的水平,面对中国空军时难以有效应对。这使得它们在与中国对抗时,几乎毫无还手之力,正如伊拉克军队当年面对美军时的情形一样。

通过这些优势的叠加,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空军不仅在战机数量上占据压倒性优势,性能上也全面领先,且在体系化作战方面取得了显著的突破。这些因素共同铸就了中国空军如今的强大实力,未来在国际空中格局中,将继续展现出无可比拟的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