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大行持续推进TLAC债券发行工作,8月份再次迎来新的发行计划。农业银行继6月份成功发行300亿元TLAC债券后,8月初再度启动200亿元TLAC债券发行。加上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此前的发行规模,三家国有大行TLAC债券累计发行金额预计将达到1700亿元。这一系列发行活动获得了投资者的积极响应,呈现出超额认购的良好态势。
TLAC债券发行规模持续扩大
截至7月底,三家国有大行TLAC债券已完成发行规模合计达1500亿元。交通银行在6月和7月分别完成了400亿元和300亿元的发行工作。农业银行和中国银行也相继完成了各自的首期发行,规模分别为300亿元和500亿元。这些债券的募集资金在扣除相关费用后,将专门用于提升银行自身的总损失吸收能力。
根据金融监管部门的批复信息,各家银行获得的发行额度存在差异。交通银行获准发行额度为3000亿元,农业银行为1800亿元。此前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分别获得600亿元、1500亿元和500亿元的发行额度。这些额度均以人民币或等值外币计算,为银行后续发行提供了充足空间。
满足监管达标要求成为关键驱动
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需要满足特定的资本监管要求。根据相关管理办法,2025年和2028年起,这些银行的TLAC风险加权比率需分别达到16%和18%,TLAC杠杆比率需分别达到6%和6.75%。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还面临1.5%的附加资本监管要求,交通银行则为1%。
综合各项监管要求计算,工商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的外部总损失吸收能力风险加权比率须在2025年和2028年初分别达到20%和22%。交通银行该比例则须在2027年初达到19.5%。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五家银行的TLAC风险加权比率分别为21.83%、20.50%、20.73%、21.87%和18.71%。
TLAC债券的发行为银行提供了重要的达标路径。这类债券偿付顺序位于二级资本债和永续债之前,风险溢价相对较低,有助于降低银行满足监管要求的成本。投资者对这类债券表现出浓厚兴趣,交通银行两期债券均获得超额认购,认购倍数分别达到1.50倍、2.00倍和1.83倍、1.42倍。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