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刚刚结束的谈判后,特朗普开始把矛头转向印度,连续对其进行攻击。这一系列动作不仅揭露了特朗普对印度的不满,还宣布将对印度所有商品征收25%的额外关税,这无疑让莫迪政府感到压力山大。究竟特朗普为何对印度如此“追着打”?莫迪是否会反击呢?
就在中美第三轮谈判后,双方达成了共识,尽管没有突破性的进展,但美国仍希望争取90天的“休战期”,这意味着如果没有新的重大冲突,中美之间的贸易战有可能进入相对平稳的阶段,局势不会进一步恶化。然而,尽管中美这边暂时平静下来,美印关系却因为特朗普的强硬举措再度引发了风波。特别是在日本、欧盟、韩国等国家陆续妥协并与美国签署贸易协议之后,特朗普对印度的不满已达到极点,开始采取了更为激烈的手段。
根据路透社的报道,7月30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连发两条推文,第一条直言“我们与印度存在巨大的贸易赤字”,第二条则宣布从8月1日起,对印度所有商品加征25%的额外关税,并且将因其“非法行为”而加收惩罚性费用。前者的意思不难理解,因为印度在美印贸易协议谈判中反复游走,甚至一度将美国告上WTO,要求加征报复性关税。特朗普在宣布加征25%关税时,也并未让人感到意外。特朗普自己解释道,美国与印度的贸易关系逐年下降,根本原因在于印度的关税壁垒过高,甚至是全球最严格的非货币贸易壁垒,这令他感到极为不满。
至于特朗普提到的“不当行为”,他也明确给出了解释,语气中充满了愤怒。他认为,印度从俄罗斯进口大量武器,并且和中国一样,是俄罗斯能源的最大买家之一。他认为,印度的这种行为实际上是在“援助俄罗斯”,尤其是在俄乌冲突期间,这种做法显然会受到美国的惩罚。此外,特朗普还提到了印巴冲突,并再度强调,正是他出面促使莫迪政府结束与巴基斯坦的冲突。而在7月21日的晚宴上,特朗普甚至暗示,5月爆发的印巴冲突中,确实有5架战机被击落。
这一言论在印度引起了轩然大波,民众纷纷要求政府提供证据予以反驳,反对党领袖拉胡尔·甘地也借机向莫迪政府施压,要求政府给出明确的回应。拉胡尔·甘地甚至批评莫迪政府推广的“印度制造”政策是彻头彻尾的骗局,并指出印度依旧严重依赖中国市场,这一切都是对国民的欺骗。在特朗普的连续攻击下,莫迪政府感受到了巨大的政治压力。
尽管莫迪政府坚决否认“损失5架战机”一事,但反对党利用数据反驳称,印度空军已购买了35架阵风战机,既然没有损失,那就应当拿出证据证明。问题在于,如果莫迪无法证明这一点,就等于坐实了特朗普的指控;如果能够证明,接下来还需要证明这些战机是完好无损的。对于印度军方的管理水平,恐怕无法承受如此严苛的检查,这使得莫迪政府很难进行自证清白。因此,印度政府陷入了极为尴尬的境地。
印度女议员萨亚妮·高希在议会上讽刺道,特朗普反复强调自己阻止了印巴冲突,但印度政府却始终不作回应,这使得外界认为,特朗普让莫迪“成了小丑”。这一切看似玩笑话,实则揭示了印度目前在外交和国内政治中的困境。
那么,特朗普为何要对印度挑事?为什么中美之间的矛盾如此激烈,而中印之间却差距如此之大?其实,特朗普并非没有想过对中国采取同样的手段,而是因为面对中国,他确实没有什么好的办法,陷入了“打不赢”的局面。与中国不同,印度当前的处境较为复杂,迫切希望得到美国的支持,时间一拖延,印度的处境将愈发不利。
事实上,随着中美关税战的持续,特朗普发现了一个“致命漏洞”:只要美国不与中国正面冲突,而是将重点转向其他国家,成功的概率就依然保持100%。以这次关税战为例,最初中国是首个接受美国压力的国家,全球范围内,包括日韩印欧在内的其他国家都维持着一致的立场,特朗普在解决中国问题之前,其他国家不会妥协。然而,自5月10日起,中美双方进入了“休战期”,特朗普开始积极示好中国,双边关系逐渐得到缓和。
这种局面促使其他国家也作出调整。例如,日本由于国内选举压力和外部因素,迅速与美国达成了贸易协议;欧盟则在主动访问中国之后,也开始与美国达成协议,以应对不断逼近的最后期限。特朗普从这一过程中尝到了甜头,发现通过避免与中国的直接冲突,反而能快速解决问题。因此,当中美谈判刚结束不到24小时,特朗普便立刻转向印度,展开了新的攻势。
在关税上,日本、欧盟和刚刚妥协的韩国均为15%,而印度却高达25%。虽然看似只有10%的差距,但对于印度而言,这意味着美国对其的贸易顺差很快就会被迅速削平。印度政府在这一过程中承受的损失已超过了可承受的范围。
总的来说,特朗普的这一波操作完全可以称为“杀熟”。尽管莫迪政府曾在今年2月主动访问美国,并在美印谈判中承诺增加采购美国商品和美制武器,但由于印度不愿意进一步开放市场,这使得特朗普对莫迪政府产生了强烈不满。如今,莫迪不得不为其此前的决策付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