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音指令即时生成网页,智能眼镜确认瞬间完成拍照支付,机器人拳击赛引人开怀大笑……这并非科幻电影里的画面,而是发生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一幕幕真实的场景。
回望过去一年,仿佛一夜之间,这些智能应用落地为普通人触手可及的日常工具。当万物被智能之光重新勾勒,谁能拥有洞见未来的深邃目光,精准捕获下一个时代的价值锚点?
7月26日,掺杂着阵雨和闷热的上海,未来感愈发清晰,全球的目光聚焦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
3000余项前沿展品集中亮相,涵盖40余款大模型、50余款AI终端产品、60余款智能机器人以及100余款“全球首发”“中国首秀”的重磅新品,规模创历届之最。各色新奇产品,承载着参展人的好奇,出现在核心技术馆、行业应用馆、智能终端馆三大展馆内。
核心技术馆顾名思义,聚焦大模型、算力芯片与数据平台,映射人工智能底层技术能力的演进逻辑。
步入行业应用馆,“智慧城市”“智能驾驶”“新型工业化”“民生普惠”等重点行业AI方案使出绝活。
如何让AI走出屏幕?智能终端馆给出了最引人注目的答案。这里汇聚了顶尖的人形机器人、前沿硬件与自动驾驶系统,整个展馆变成了一个活生生的大型未来秀场。
本届大会最强烈的信号是:AI已不再是遥远的概念,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产力,一场全民AI的科技革命已然到来。然而,面对AI产业的日新月异,投资者如何在超级机遇面前精准布局?
一种更睿智的投资哲学浮出水面:与其大海捞针,试图押中那个百里挑一的赢家,不如通过指数投资工具直接“买下整片大海”,从而捕获整个赛道的机遇。
在人工智能大会上熠熠生辉的企业,既是推动行业技术节节攀升的核心引擎,也是构成相关指数的关键支柱。公募基金作为连接投资者与实体产业的桥梁,它们通过指数化工具将生涩的产业术语解码为清晰的投资逻辑,让普通投资者也能参与到行业变化之中。
凭借对人工智能长期趋势的深刻洞察,嘉实基金正是其中的参与者之一。
不难发现,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三大展馆俨然是AI产业发展的生动缩影:核心技术馆里,芯片巨头展示着最新算力突破,为AI训练与推理构筑坚实基座;行业应用馆中,创新软件平台正重塑千行百业;智能终端馆内,智能机器人以精准动作演绎技术突破,生动诠释AI已深度融入生产生活全场景。
嘉实基金“AI三剑客”系列ETF——科创芯片ETF、软件ETF与机器人ETF嘉实,一幅智能时代的精准投资导航图,与三大展馆形成呼应:既完整覆盖人工智能全产业链,又为投资者提供了高效布局AI产业革命的一站式解决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嘉实基金“AI三剑客”并非随机产生,而是一种对AI产业深刻洞察的有机组合。嘉实指数团队这样形容,科创芯片ETF(核心技术)聚焦底层算力,为AI提供“动力源”;软件ETF(行业应用)赋能千行百业,是AI价值“转化器”;机器人ETF嘉实(智能终端)实现物理世界交互,完成AI“具身化”。
具体来看,嘉实科创芯片ETF深度覆盖了人工智能芯片核心力量,从云端训练芯片到边缘推理芯片,从半导体设备到关键材料,构建起完整的算力底座投资组合。近年来,人工智能对算力的渴求呈现指数级增长——训练GPT-3级别的模型算力消耗比前代激增近10倍,推理芯片市场增速预期高达年均35%以上。嘉实科创芯片ETF强调硬核科技属性,受益于AI算力爆发、国产自主可控双重驱动,业绩弹性显著。
来自嘉实的软件ETF锁定“百模大战”的关键环节,其持仓囊括了基础软件平台巨头、垂直行业应用翘楚以及为大模型落地提供关键工具链的软件服务商。在软件产业链条中,基础软件构筑智能化根基,应用软件则如同产业脉络,将AI的血液输送至金融、医疗、教育、工业等核心领域。当大模型商业化路径逐渐明朗,嘉实软件ETF成为捕捉AI价值释放的敏锐触角。
机器人ETF嘉实深度聚焦AI具身化的终极场景,其投资组合覆盖了工业机器人本体制造、核心零部件(如精密减速器、伺服系统)、机器视觉及先进传感器技术提供商,以及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创新力量。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升级的“刚需”,而服务机器人则蕴藏爆发性增长潜力——全球服务机器人市场预期在未来五年内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机器人ETF嘉实让投资者得以分享AI从“云端”落地“实体”,赋能的广阔前景。
实践证明,这三只ETF的投资价值在市场中均得到了正反馈。2022年,嘉实的科创芯片ETF已经率先成立并上市。成立之初,其募集规模仅为3.6亿元,整个半导体市场尚在低谷。
转机不出意外到来了,上证科创芯片指数2022年尚录得-33.69%的负增长,但2023年、2024年走势逐渐犀利,涨幅分别为7.26%和34.52%,远高于沪深300指数同期的-21.63%和-11.38%。
截至2025年7月29日,嘉实科创芯片ETF规模已超过330亿元,同期流通份额也超200亿元,在同类产品中断层第一。
人工智能的发展,光有算力远远不够,软件也要跟得上。当下,软件最大的标签非大模型莫属。2025年春节,全球科技人士的新年假期都在对DeepSeek的震撼中度过,AI产业由此迎来势如破竹的局面。
春节后开年第一周,多个软件指数涨幅可喜,中证软件服务指数、中证信创指数、中证数据指数均超14%。其中以中证软件服务指数表现最优,涨幅超过16%。
在这一机遇面前,嘉实基金再一次提前卡位,软件ETF也被公认为是市场上“AI应用”含量较高的ETF之一。早在2021年1月就成立跟踪中证软件服务指数的软件ETF,也是行业内首只软件主题ETF。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协同办公软件深入普及、国产操作系统生态渐成气候、“百模大战”拉开序幕。截至7月29日,软件ETF流通规模已超50亿元,居同类第一。
过去,科技界一直在致力为人工智能打造一个越来越聪明的“大脑”。而2025年掀起的人形机器人热潮,标志着我们终于开始为这个大脑,匹配上一副功能强大的“身体”。
截至7月29日,中证机器人指数近一年涨幅超50%,进一步反映出资本市场对机器人行业未来发展的乐观预期。跟踪中证机器人指数的机器人ETF嘉实亦提前布局了机器人赛道,产品成立于2024年4月,截至7月29日流通规模近6亿元。
如今,人口老龄化叠加用工成本增加催生“机器替人”需求,未来,AI技术突破为机器人赋予“大脑”,人形机器人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集成先进技术的颠覆性产品。而机器人ETF产品俨然成为产业蓬勃发展的信号灯。
“AI三剑客”只是嘉实基金扫描产业的局部体现。放眼过去,嘉实基金在ETF领域的整体战略布局,正以“产业望远镜”和“机会捕捉器”的定位,帮助投资者布局产业机遇。
公司在宽基领域一直具有竞争力,旗下跟踪沪深300、中证500、中证A500ETF等产品均为行业首批,且交投活跃。其中,嘉实沪深300ETF、嘉实中证500ETF均为首批期权标的ETF。
如今,AI发展迈入商业化蓝海期,嘉实基金再次以“AI三剑客”为载体,为投资者提供了洞见未来、布局AI时代新机遇的有效工具。
如前面所讲,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以及相关ETF生态不断创新的核心动力。反过来,ETF生态也在不断用指数化投资讲好资本市场的发展故事,从而反哺和服务实体经济。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如今ETF已从“一粒种子”逐渐成长为“参天大树”。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截至2025年7月30日,嘉实基金非货ETF规模达到了2933.6亿元,位居行业前五。
面对这个“投资者最青睐”的赛道,考验基金公司指数化投资实力的时刻随之到来。众基金公司纷纷围绕产品布局、产品策略、投资者陪伴等方面升级迭代,以期在ETF生态里做出突围。
依托强大的投研平台,嘉实一直致力于寻找长坡厚雪、挖掘优质Beta,打造了一系列高景气的行业主题产品,包括科创芯片ETF、稀土ETF、软件ETF、互联网ETF等,风格鲜明且表现犀利。
指数投资的时代浪潮奔涌向前。在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超级机遇面前,公募基金应将“客户需求”的理念深植于根基,以深度研究为丰沃土壤,以持续创新为阳光雨露,精心构筑起一个产品与服务不断进化的生态系统。
(作者 | 陈大壮,编辑 | 朗明,图片来源 | 视觉中国,本内容来自财经天下WEEK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