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进行新一轮经贸谈判,双方同意将关税暂缓期再次延长90天。也就是说,要留有更多的时间来进行谈判。双方希望继续保持沟通,最终解决问题,还是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是却没有一蹴而就地解决问题。
首先我们会看到,近一时期在中美经贸关系当中,美国似乎在回归理性。说到特朗普打“关税战”,没有放下执念,但现在显然对于自己的贸易伙伴是区别对待。之前美国一再强调的是,8月1日是美国给出的最后通牒,是要求自己的贸易伙伴,包括日本、韩国、欧盟,都要在这个最后期限之前与美方达成协议,否则美国就会大打出手,是一再发出威胁。
但是说到关税暂缓期,中美之间8月12日的时间节点,美国现在却在有意延长。这就说明,在对待贸易伙伴的时候,美国是要“捡软柿子捏”。美国也深知,中国在贸易问题上是有我们的底线和红线,是不可能因为美国单方面施压,特朗普搞所谓“交易的艺术”,中方就会妥协、会牺牲自己的利益。在这一点上,美国现在逐渐回归理性认知,也逐渐看清中方的做法以及后续可能会产生的影响。
另外,很显然打“关税战”,现在美国扔出的回旋镖已经扎回到自己身上。现在在美国国内,通胀是一个关键的问题。特朗普一再施压美联储,希望能够通过货币政策进行调节,但是美联储则强调的是,现在美国国内的通胀本身就是个问题。我们看到,对于美国的民生来说,很多的老百姓他们购买的日用品马上就要涨价了。宝洁宣布,四分之一的产品要涨价,因为美国加征关税造成成本上升,这个成本是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的。
美国民众当然会对政府的关税政策产生不满,会对美国政府造成压力。而另外,美国国内现在工厂已经上升成本,大概上升的幅度是2%到4.5%,这还是在关税暂缓期之内。应该说,如果美国要大打出手,立刻对于自己企业来说,会造成不可承受之重。
而同时,特朗普心心念念所谓制造业回流,但是从4月份美国加征“对等关税”开始,现在根据美方的数据,制造业已经损失了14000个就业岗位。也就是说,制造业没有回流,并没有让美国制造业再振兴,反而是造成了更多的损失。对于美国的制造业工人来说,失业是极大的风险。
所以这个时候,在打“关税战”的方面,美国必须要看到的是,尤其是涉及到中美两个重要的经济体,如果美国一味施压,中方不会妥协;如果美国大打出手,必然会遭遇反噬。现在美国国内对于政府的质疑声音在上升,所以这一次再次延长暂缓期,说明美国也看到,是不可能通过这种单方面的施压,或者说美国抬高要价,就能够达成成果。
中国是促使美国回归理性,双方是可以通过谈判的方式寻找解决问题的出路,但最终的核心还是要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