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何
养
生
中
伏
俗话说“夏有三伏,热在中伏”。今年7月30日(今天)起正式进入中伏。作为三伏天里最“霸道”的存在,它带着高温高湿的“buff”,气势汹汹地占据了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今年的“中伏”在7月30日到8月8日,共计10天。此时是养生的好时候,“养对了”事半功倍,“养不对”则会伤身!
一
你的湿气“超标”了吗?
以上10种表现,若你中了2条以上,那可要注意祛湿啦!
中伏湿气重的原因
气候因素:中伏正值夏季,雨水较多,空气湿度大,外界湿气容易侵入人体。
生活习惯:人们在中伏期间往往贪凉饮冷,如长时间待在空调房、吃过多生冷食物等,导致脾胃阳气受损,运化功能失常,湿气内生。
体质因素:本身脾胃虚弱、阳气不足的人群,在中伏高温高湿的环境下,更易受到湿气的侵袭,导致湿气在体内积聚。
二
一怕寒邪 中伏要防寒
饮食:给身体“降降火”
换“菜单”:辛辣油腻像“火上浇油”,应该少碰;而绿豆、薏米、冬瓜、苦瓜这些“清热小能手”则可以多多安排。
别贪凉:在三伏天,冰饮冰水果就像“隐形刺客”,贪凉容易伤害肠胃。因此,常温或微凉的饮食会更加合适。
俗话说“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三伏天正是吃面食的好时候。
面食可作为补充人体能量的首选:此时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加快,身体大量出汗,对能量的需求增多。饺子、面条、烙饼等面食,含有糖类、B族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可为人体提供热量。相对于其他主食,面食也比较好消化吸收,适合受暑热困扰,从而导致食欲不振的人群。中伏吃上一碗热汤面,还可以帮助身体发汗,祛除体内湿气和暑气。
起居:把日子过成“清凉模式”
1.忌冷风直吹:不论是吹空调还是吹电风扇,都不要长时间直吹。尤其是从室外进入室内时,以及刚运动后,以免湿气顺着打开的毛孔进入人体,损伤阳气。(经常待在空调房中,身体感知温度变化的能力及免疫力会下降,人体更容易感冒。)
2.洗澡后不要受凉:夏季洗完澡后,或者大汗淋漓时,不能马上进入空调房。此时人体皮肤毛孔是打开的,立马进入空调房,容易使外邪寒气,趁机侵入体内。
3.睡觉不可贪凉:夜晚睡觉时,切忌将电风扇、空调直吹头部,以免发生面瘫。也不要直吹颈椎,否则可能会使颈背部肌肉受寒,出现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不适。
4.外出防晒:外出时,记得将防晒“三件套”——帽子、太阳镜、防晒霜安排上。同时,浅色透气的衣裤也会使人更加凉快。
5.预防中暑:包里随身揣上藿香正气水,可以在头晕恶心时防止中暑。
三
二怕病 中伏要防4种病
1.心血管疾病:一不小心要人命
夏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三伏天这段时间,气温飙升,当气温达到35℃以上,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会明显上升。
2.中暑:热射病死亡率高达60%
夏季天气炎热、气温高,人体易中暑。其中,表现最严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叫做热射病,死亡率高达60%。
3.面瘫:空调直吹易面瘫
夏天,很多人都离不开空调,但如果将空调或者电风扇对着人直吹,容易令风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现面瘫,即面部神经炎。面瘫患者常常会出现面部神经麻痹,严重时嘴歪眼斜。
4.肠炎:不注意很遭罪
夏季是人体消化功能比较弱的季节,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下降。同时,闷热的天气适宜细菌繁殖,从而使腹泻、肠炎成为夏季常见的消化道系统疾病。
宜冬病夏治
三伏天是冬病夏治的养生好时机。
“冬病”主要是指人体受寒气侵袭后,容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通常呈明显的季节性,秋冬季加重,夏季有所减轻。例如:过敏性鼻炎、咽炎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胃炎等消化系统疾病;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膝关节炎等虚寒性疾病;月经不调、痛经等妇科疾病以及改善虚弱体质。
“夏治”即利用夏季阳气升发,皮肤腠理开泄的特性,进行预防性调理,提高机体抗病能力,减轻冬季易发疾病的症状。
常见的“夏治”方法
1.三伏贴:中药穴位贴敷,帮助刺激穴位、激发经气,使药物成分渗透吸收发挥治疗作用。
2.艾灸:夏天可以用艾灸悬灸关元、足三里、大椎等穴位,这些都是补阳气的保健穴位。
3.拔罐疗法:扶正祛邪、疏通经络、祛湿。
注意:
冬病夏治并非适合所有人,如果不是阳气不足或阴寒内盛的病人,就不适合冬病夏治。其次,冬病夏治主要针对虚寒性疾病,如果不了解自己的体质和病情,盲目进行治疗,可能会适得其反。
因此,在决定进行冬病夏治之前,务必先就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明确自己是否适合冬病夏治,如何调理身体。
四
中伏竟是减肥黄金期!
中伏减肥,为啥能“加速”?
中医认为,三伏天“天地气交,万物华实”,此时人体阳气浮于体表,气血循环比春秋快12%-15%,身体代谢“火力全开”,脂肪分解加速。而且高温排汗能祛湿,湿气可是虚胖、水肿的“祸首”,湿气一去,人更显轻盈。
现代科学也证实,气温超30℃,基础代谢率提升5%-10%,静坐能耗也增加;夏季日照长,还能促进抑制食欲、助消耗的瘦素分泌,减肥自然更高效。
黄金期减肥,避开这3个坑
想抓住中伏这个黄金减肥期,这3个常见误区一定要绕开:
误区一:“捂汗”减重不靠谱,裹保鲜膜、穿厚衣运动,出汗多减的是水不是脂肪,补水体重即反弹,还易脱水、中暑。
误区二:过度节食难“躺瘦”,高温天代谢快、营养需求高,少吃或断食会致肌肉流失、代谢降低,恢复饮食易反弹,还可能低血糖。
误区三:完全戒碳水不可取,三伏天能耗大,适量吃全谷物等复合碳水,能稳血糖、防暴食、助减肥。
选对时间 + 温和发力
运动:选时温和发力。避开10:00-16:00高温,选清晨或傍晚做快走、游泳等温和运动,每次30分钟。运动后别马上吹空调、喝冰水,擦干汗休息10分钟再补常温电解质水。
作息:顺应天时养阳。中医“夏养阳”,尽量23点前睡、6-7点起。午时(11:00-13:00)小憩15-30分钟,缓解疲劳、避免代谢犯困。
监测:关注体脂。三伏天体重波动大,每周固定时间用体脂秤测体脂率等指标。体重降体脂不变,可能是失水;体脂降,减脂有效。
中伏养生小贴士
✔️ 祛湿+护阳+排毒,三管齐下,让身体清爽一夏。
✔️ 吃对瓜果,忌贪凉,保护好脾胃,为健康打下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