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引发社会关注。从2025年1月1日起,符合规定生育的3周岁以下婴幼儿,每年可领3600元补贴至年满3周岁。这项政策以“低标准起步、广范围覆盖”为特征,首次在全国范围建立起统一的普惠式现金补贴机制,是一项增进家庭福利和社会福祉、实现多方共赢的政策。
育儿成本高,是许多家庭在生育决策前的一大顾虑。从孩子呱呱坠地,奶粉、纸尿裤等日常开销便接踵而至,再加上后续的早教、医疗等费用,经济压力不容小觑。国家育儿补贴的发放,无疑是一场“及时雨”,直接增加了育儿家庭的可支配收入,减轻了经济负担。特别是对于一些中低收入家庭而言,这笔补贴能发挥不小的作用,让他们在养育孩子时能松一口气,为孩子成长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
这份沉甸甸的“红包”,不仅传递着实在关怀,更反映出国家治理思路的深刻进步。作为我国首次发放的普惠式育儿补贴,一、二、三孩均可领取,突破了以往各地补贴政策聚焦二、三孩家庭的局限,实现了对象统一、标准统一、形式统一、流程统一,彰显了公平性与全面性。据估算,每年超2000万婴幼儿可领取,广范围覆盖的特征十分明显。
在提高生育意愿上,补贴同样意义重大。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生育率走低,家庭生育决策不同程度受生育成本的理性权衡影响。育儿补贴作为经济激励手段,有助于提升家庭生育意愿。
育儿补贴制度的实施,是迈向生育友好型社会的重要一步。但政策落地还需地方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在财力允许范围内补充差异化补贴政策。同时,要确保补贴足额、准时发放,让育儿家庭真正受益。期待育儿补贴能切实减轻家庭负担,提升生育意愿,为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注入新动力。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 金妮
编辑 李海钦
二审 伍少安
三审 蒋叶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