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公募基金人事变动越发频繁。东方财富Choice终端显示,截至7月28日,包括贝莱德、富达、摩根、益民、明亚等在内,有21家公募机构公告了高管人事变动,涉及高管人数达到28位。
此外,还有一些重要职务——比如投资决策委员会成员调整——变动,因为无须特别公告,故大都不为人所知。
据了解,国泰基金投委会即在7月份发生了重大人事调整:其一是,投委会成员人数由此前的6人扩充至9人;其二是,郑有为出局,新成员有何伟、叶烽、曾辉、朱丹等4人。
从《财中社》了解到的信息来看,作为国泰基金研究部副总监,郑有为在投委会停留的时间超过2年。
上述人事调整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泰基金权益业务所处的困境。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终端,郑有为管理的4只主动权益产品过去三年(截至上半年末)回报率皆低于-25%,并且大幅跑输基准20个百分点以上,由此也导致其管理规模缩水百亿以上。
同期,国泰基金主动权益业务(普通股票型+混合型)规模由752亿元降至404亿元,减少348亿元,几近腰斩。
上述人事调整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泰基金业务调整的方向。据《财中社》了解,投委会4位新成员主要负责养老金专户、FOF及国际业务等领域。
郑有为出局
历史资料显示,郑有为2018年12月加入国泰基金,此前曾任西部证券投资管理总部行业研究员、平安资产管理公司行业研究员及股票投资经理,其基金经理生涯始自2019年6月,管理的第一只产品是国泰江源优势(005730)。
在其担任基金经理的前三年,郑有为给持有人创造了惊人的回报。数据显示,2019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底,国泰江源优势回报率高达193.98%,跑赢业绩基准177个百分点,领先97%以上的同类产品。
因为业绩出众,郑有为在2022年三季度被提升为国泰基金研究部副总监,并于次年一季度进入投委会。
然而,花无百日红。其后三年,郑有为出现业绩滑坡。
根据东方财富Choice终端,截至上半年末,郑有为管理的国泰江源优势、国泰致远优势(009474)、国泰致和(012816)、国泰价值优选(501064)等4只产品(仅计主代码)过去三年回报率分别为-34.07%、-32.34%、-30.05%及-25.16%,分别跑输基准36.90个、25.40个、27.06个及22.07个百分点。
由于业绩表现欠佳,上述4只产品规模大幅缩水。
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末,国泰江源优势、国泰致远优势、国泰致和及国泰价值优选规模分别为83.07亿元、44.19亿元、7.62亿元及5.61亿元,合计140.49亿元。至今年上半年末,其合计规模降至26.10亿元,缩水幅度超过八成。
同期,国泰基金主动权益业务也遭遇困境,其规模由752亿元降至404亿元,减少348亿元,下降46.28%。
国泰思变
从投委会最新成员构成来看,国泰基金未来可能加强专户、FOF及QDII等业务的发展。
据《财中社》了解,新加入国泰基金投委会的4位成员在业务领域各有侧重。
其中,何伟及叶烽主要负责养老金、社保基金及年金等专户业务,此二人目前没有管理公募产品;曾辉是FOF投资部副总监,目前管理国泰瑞悦(016644)、国泰行业轮动(014197)、国泰民安养老2040(017302)等多只FOF产品,截至上半年末规模合计13.85亿元;朱丹是国际业务部副总监,目前管理国泰纳斯达克100(160213)、国泰大宗商品(160216)、国泰中国企业境外高收益债(000103)等多只QDII产品,截至上半年末规模合计31.97亿元。
上述人事调整在某种程度上也与证监会5月印发的《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有关。
上述方案要求基金公司强化核心投研能力建设,引导基金公司持续强化人力、系统等资源投入,加快“平台式、一体化、多策略”投研体系建设,支持基金经理团队制管理模式,做大做强投研团队。
除了上述4位新成员,国泰基金投委会其余5名成员包括:主任委员李昇(公司总经理),执行委员张玮(副总经理),以及委员梁杏(总助、量化投资部总监)、胡松(养老金及专户投资部总监)、索峰(绝对收益投资部总监兼固收部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