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应增长学识,积累实践经验,谁料因为一场意外命赴黄泉,令人痛心,更令人警醒。
从事故来看,格栅板脱落是直接原因,但背后潜藏的是对“安全”的漠视。企业声称刚更换格栅板、刚开安全会议,却在实际操作中连最基本的承重检验都未达标;现场人员稀少、参观人数过多,责任人对现场承载能力缺乏评估,显示出安全制度浮于表面,执行流于形式。
更深层的问题是实习安全机制缺失。高校、企业、政府在产教融合中各有角色,但责任往往模糊。一纸“实习协议”不能替代对学生生命的保障。大学生不是企业的廉价劳力,也不应成为安全隐患的“测试品”。
这场悲剧的影响深远,不仅6个家庭被毁灭,也拷问着高校实习制度与矿企安全文化的深度。因此,必须建立实习风险评估制度,明确“企业为主、高校监督、政府兜底”的责任链条;对涉事企业依法严惩,不能让“零事故口号”掩盖真相;同时建立全国实习安全备案机制,堵住监管盲区。
当实习成为大学生顺利毕业和就业的标配,如何创造一个更安全人道的制度体系,已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