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宽基ETF二季报披露,“国家队”中央汇金的调仓路径也随之曝光,可以观察到的是,“越跌越买”仍然是中央汇金增持风格之一。
7月21日,多只宽基ETF公布第二季度报告,股票ETF的“重仓玩家”中央汇金,尤其偏爱沪深300品种。时代财经注意到,目前市面上规模排名前列的沪深300ETF均有中央汇金的身影,从近期买入时点来看,市场跌得越狠,中央汇金买得越凶。
今年4月初,受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影响,全球资本市场巨震。4月7日,上证指数单日跌幅达到7.34%,盘中一度跌至3040.69点。也是该日收盘后,中央汇金发布公告称,坚定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前景,充分认可该时点A股配置价值,其已再次增持了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ETF),未来将继续增持,坚决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
中央汇金作为“国家队”主力资金,发挥着类“平准基金”的作用,在向市场提供信心的同时,也承担着压舱石的作用,其调仓动作也一直备受市场关注。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二季度中央汇金豪买沪深300ETF超1300亿元
中央汇金是不少A股宽基ETF的最大份额持有人。从全市场规模最大的ETF基金华泰柏瑞沪深300ETF来看,中央汇金旗下机构的持仓占比二季度末已经高达78.17%,占比接近80%。此外,在多只沪深300ETF中,中央汇金旗下机构持仓占比已突破80%。
据华泰柏瑞沪深300ETF基金2024年的年报,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和中央汇金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央汇金资管”)是其第一、第二大持有人,分别持有上市总份额比例39.89%、29.78%。
另据中央汇金官网资料显示,中央汇金资管成立于2015年11月,是中央汇金全资控股的资产管理机构。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二季报显示,中央汇金的持有份额并无变动,但中央汇金资管二季度增持了该基金108.74亿份。时代财经从Wind数据资金净流入该基金的数据来看,流通份额变化最大的是4月7日及4月8日,该基金分别迎来连续两日的大额净流入。
如果收盘净值(数据)估算,以上2日中央汇金资管买入的规模大致为340.88亿元,如果以该区间净值估算二季度中央汇金资管买入该基金的规模,净流入也超过400亿元。
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另外3只规模较大的沪深300ETF基金中,分别是易方达、华夏、嘉实基金旗下的沪深300ETF基金,中央汇金系机构对上述3只ETF基金的增持份额分别为84.29亿份、92.88亿份和55.4亿份。
以上述方法测算,中央汇金及旗下机构累计购买份额合计超过340亿份,以4月7日-8日区间净值估算,二季度增持以上沪深300ETF基金的金额累计超过1300亿元。
至于为何中央汇金首选增持沪深300相关ETF,易方达沪深300ETF的第二季度报告中提到,“沪深300指数作为A股市场最具有代表性的大盘蓝筹指数,聚集A股最核心的权益资产,涵盖了各行业龙头,指数表现跟中国宏观经济周期以及各行业龙头上市公司整体盈利状况息息相关,与A股大盘走势基本保持一致。”
上述观点也得到基金业内人士的赞同,该从业人士告诉时代财经,“增持沪深300相关宽基ETF一方面为投资者增强信心,另一方面,沪深300所代表的蓝筹公司对市场的承托能力也更强。”
尽管如此,体量巨大的中央汇金及旗下机构也有布局其他的宽基指数。例如,其二季度也一并买入南方中证500ETF和华夏上证50ETF。不仅如此,中央汇金也已出手增持中小盘股,例如,中央汇金也同样“现身”华夏基金旗下的华夏中证1000ETF股东名单。
后续资金将向何处去?
穿过二季度的低谷,近期A股市场已迎来一波“小高峰”。
7月21日收盘,三大指数均收涨,沪指更是4连阳创年内新高,盘中一度突破3560.63点,牢牢站稳3500点。不仅如此,沪指、创业板指年内均已创新高,深证成指也是3个月后再度突破11000点大关。
截至21日收盘,上证指数涨0.72%,报3559.79点,深证成指涨0.86%,报11007.49点,创业板指涨0.87%,报2296.88点。
时代财经也注意到,历次A股市场回暖一个关键的指征数据是A股开户数。根据上交所数据,2025年上半年,A股新开户数达1260万户,相较2024年上半年同期的A股新开户数(949万户),同比增长33%。
在悄然开启的这段上行行情中,后市将如何前行,资金可能青睐哪些资产?
博时基金认为,A股近期表现强势,上证指数突破3500点,做多情绪较好。贸易战风险仍未完全落地,但不确定性持续收敛,市场定价逐步转变为对利好敏感而对利空钝化,流动性和风险偏好推动下,指数或有望继续上行,考虑做多思维。结构上,看好具备进攻性、弹性较高的科技成长和处于低位、有望受益于稳增长政策的顺周期方向。行业上,推荐传媒、计算机、机械设备、非银、房地产、食品饮料、医药生物。
摩根士丹利基金则认为,随着新一轮供给侧改革持续推进,PPI有望提前见到拐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也将持续提升,这对A股将是更为实质的利好。
其进一步分析,“A股市场仍将沿着中国制造的主线演绎,继续看好几个方向:一是科技成长,出口管制的缓和对于具有海外产业链的公司更为有利;二是中国制造,包括高端机械、汽车、军工甚至医药等,其中优质的公司需要重视;三是新消费,部分公司不但牢牢占据国内市场主导地位,海外市场拓展也极为顺利,成为上市公司业绩的新增长点;四是反内卷,尽管当前处于政策的初期阶段,但我们认为部分细分领域的龙头已经具备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