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信”羞辱白宫,特朗普还能赢几轮?
让人意外的是,特朗普在这场关税博弈中的算盘竟被一封“退回来的通知书”打乱了局。原本,他意图通过一纸强硬的通牒逼迫各国签署协议,但这一计划被巴西无情地“退回”,并附带一顿批评,连信件和人都一起送回了白宫。这种情况在以前几乎无人敢想,毕竟特朗普当时可是一位正与全球进行贸易战的美国总统。
然而,如今的局势并非单纯的“谁敢不听话”那么简单。关键是,不论这些国家是否听从,美国的目标似乎也难以完全实现。从7月7日发出第一批征税函,到10号白宫发布“全面开火令”的几天里,竟然没有哪个国家主动来求和。甚至本来与美国达成共识的越南,也被美媒揭露并未真正签署任何协议,而巴西则公开甩脸子,直接召见美国代办、拒收通知——这显然不仅仅是“谈不拢”,而是根本不想谈。
特朗普的计划并不难猜:他希望通过8月1日这一预定节点,利用“吓唬”的手段逼迫各国签订协议,达成初步成果。若效果不明显,他就准备加征“惩罚性关税”,然后甩锅给各国“不愿配合”。这种套路,看似强硬,实则是“先说狠话,看看反应”的老办法。然而,这一次,各国的反应远比特朗普预期的冷淡,甚至有些国家的态度简直是不屑。
例如,越南这样本应“已达成共识”的国家,实际上并没有公开承认任何协议。而巴西更是直接回击,连回旋余地都不给,面对50%的关税威胁,巴西不仅退回了通知函,还关闭了外交对话,公开表示将全力以赴应对挑战。到了这一步,特朗普恐怕也意识到,这不是一场可以靠拖延打下来的战斗,尤其是白宫内部的经济压力已经相当沉重。
回顾今年4月,美国刚加税时,股市、债市和汇市几乎同时遭遇了惨重打击,经济问题堆积如山。如今,再次面临加税,华尔街绝对不会高兴。更别提在选情压力巨大的共和党内,多少人已经盯上了特朗普的这一“贸易牌”。如果美国真要全力发动一场“以一敌百”的贸易战,最后可能不是其他国家退让,而是美国自己顶不住。
更为关键的是,巴西并非简单的“硬刚”美国。卢拉政府的回应可以说是“早有准备”。美国加税并不让巴西惧怕,巴西政府不仅拒见美国代办,还强烈表示美国不应干涉巴西内政。卢拉的立场十分明确:特朗普的“惩罚性关税”本质上是对巴西主权的侵犯。这一行动无疑触碰了巴西的底线,尤其是考虑到特朗普与博索纳罗的私人关系。
在巴西,博索纳罗和特朗普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不是加分项。2022年,博索纳罗败选后试图否认选举结果,并煽动政变。如今,他正在面临司法追责,而美国却反过来要求巴西“放人”?这样的要求不仅是对巴西内政的粗暴干预,更加深了巴西民众对美国干涉的反感。卢拉的态度因此变得更加坚定,也使得美国的施压几乎没有效力。
说实话,巴西此时反而比特朗普更有底气。巴西与美国的经济依赖并不大,事实上,美巴的贸易额不到巴西GDP的2%。而且,巴西的牛肉、咖啡、橙汁等重要出口商品,美国想要替代并非易事。甚至连美国媒体也承认:如果巴西被加征50%的关税,首先吃亏的可能是美国的进口商。因此,美国这轮“强硬通告”看似是最后的底气展示,但实际上却透露出“破罐破摔”的信号。
而特朗普急了,采取了另一种策略。他一方面大喊“全球征税”,另一方面悄悄加快与中国的接触步伐,传出“专人沟通”“高官会谈”“可能访华”的消息。这一切表明,特朗普的策略是:“大局混乱没关系,只要中美关系不崩溃,只要中国继续为美国市场提供支持,其他国家可以慢慢谈,如果实在不行,推给白宫的经济团队背锅也无妨。”
然而问题在于,中国是否愿意接这个节奏?目前的迹象来看,中国并不急于“替特朗普收场”。中国是否继续按照美国设定的剧本走下去,显然还需要看特朗普的诚意、条件以及此前的“砸摊子”行为。特朗普一方面期待依赖“中国的稳定预期”来做支撑,另一方面又在全球挑事威胁加税,这种“前脚踩人后脚求助”的做法,恐怕中国并不买账。
到头来,特朗普的“全球送信行动”是否能成功,反而不再是最关键的点。真正的问题是,特朗普的所有手段都已亮出,然而对方并不买账,也没有任何国家回应。这一局,恐怕最终要变成特朗普的独角戏了。但到最后,白宫是否还能找到观众,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