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晚在线消息,2025年7月14日,特朗普在与北约秘书长吕特会晤时抛出“50天通牒”:若俄乌50天内未达成停火协议,美国将对俄征收100%关税,并对继续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实施“二级制裁”。这一消息引发国际社会广泛关注,而围绕这一制裁威胁的连锁反应,以及俄罗斯暴露的相关问题,正成为当前国际时政的焦点。
从制裁本身来看,美国对俄直接征收100%关税的实际作用有限。数据显示,美俄双边贸易额已从2021年的350亿美元大幅降至2024年的35亿美元,这样的贸易规模下,新关税对俄罗斯经济的直接冲击微乎其微。但真正值得警惕的是“二级制裁”——任何购买俄罗斯商品的第三国,都可能被美国征收100%关税。特朗普此举的意图很明显,就是通过切断俄罗斯的外贸渠道,尤其是能源出口这条经济命脉,来给俄罗斯施压。
特朗普(资料图)
不过,这一制裁威胁下,各国的反应却未如美国预期。被吕特点名威胁的中国早有准备,一方面加速推进中俄本币结算,2025年人民币交易占比已达38%;另一方面加快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建设,计划2026年对华供气量增至980亿立方米/年。这些举措让中国有足够底气应对潜在冲击。巴西的反应则更为直接,尽管与俄罗斯年贸易额仅82亿美元,却被美国列为威胁对象,卢拉当即宣布启动与俄罗斯化肥本币结算,并呼吁南美国家“建立共同能源市场”。
就连美国试图“杀鸡儆猴”的算盘,也成了推动其他国家与俄深化合作的动力。与此同时,俄罗斯当前面临的两大弱点逐渐显现。经济方面的压力尤为突出。2025年,俄罗斯通胀率已升至9.8%,央行基准利率更是高达20%,这一数据背后是国内物价飞涨、民众生活成本飙升的现实。经济增长也明显乏力,2025年一季度GDP增长率仅1.4%,较2024年的4.3%大幅下滑。
普京(资料图)
能源出口作为经济重要支柱,也因国际油价下跌受到冲击,国际油价已跌至每桶56美金,2025年前五个月,煤炭出口量虽有增长,但利润却下降6.1%。更关键的是,俄乌冲突持续三年多,大量军费消耗不得不以削减民生支出为代价,电力、自来水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民众不满情绪日益累积。军事领域的短板也开始暴露。埃及退订俄罗斯苏35战斗机的几十亿美金订单,反映出在现代战争背景下,俄罗斯部分军事装备的竞争力已显不足。
而苏联时期遗留的“库兹涅佐夫”号航母,在经过8年修缮后仍宣告彻底放弃,这意味着俄罗斯或将成为联合国五常中唯一没有航母的国家。从当前战场战术来看,俄军主要依靠合同制兵员的步兵群平行推进、精锐部队实施突击,未能充分发挥机械化机动能力,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其兵力和装备面临的瓶颈。面对美国的制裁威胁和自身存在的问题,俄罗斯的态度显得较为淡定。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14日表示,俄美有必要继续保持对话。
普京(资料图)
俄政治总局副局长阿劳迪诺夫则明确表示,谈判条件由俄罗斯决定,即使和平也仅以俄罗斯的条件为基准。普京7月16日视察马格尼托哥尔斯克钢铁厂,这是特朗普宣布相关制裁威胁后他的首次公开露面,虽未直接置评,但也释放出稳定国内的信号。当前局势下,美国的“100%关税”威胁能否奏效尚难定论,但已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俄罗斯暴露的经济和军事弱点,无疑会让其在应对外部压力时面临更多挑战。而各国对美国制裁的反击,也让国际格局中的力量博弈更加复杂。这场由关税威胁引发的风波,后续走向值得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