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赖镇桃 广州报道
面对美方新一轮的加税威胁,欧盟还是选择了克制处理。
据央视新闻报道,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当地时间7月13日表示,将把对美国关税的反制措施暂停期延长至8月初,欧盟一直明确表示倾向于与美国通过协商达成解决方案,这一立场依然不变。
当地时间7月12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发布致墨西哥和欧盟的信件,宣布自2025年8月1日起,美国将对来自墨西哥和欧盟的输美产品征收30%的关税。
特朗普政府故技重施、使用极限施压手段,再在欧盟引发连片谴责之声。据新华社报道,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直呼“关税推高通胀,制造不确定性”。法国总统马克龙称,法国对威胁言论“表示强烈反对”。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荷兰看守政府首相斯霍夫都对不合理关税表达担忧。
另据央视新闻,欧盟成员国4月9日投票通过首轮对美关税反制措施,首轮反制措施涉及的商品价值约为210亿欧元。
在受访专家看来,欧盟在对美谈判表现出的摇摆迟疑,一再推迟反制措施的落地,主要是在美欧经贸、国防利益高度捆绑的格局下,欧盟实则“没有多少牌可出”。欧盟和美国大概率能达成框架性的贸易协议,但这份协议对欧盟来说,预计利好有限。
美方再挥关税大棒
7月9日的“对等关税”暂缓期延迟到8月1日后,特朗普政府再次挥舞起关税大棒,施压各国加快贸易协议谈判进展。
据新华社报道,特朗普7月7日宣布,8月1日起对日本、韩国等14个国家征收新关税,表示将分别对这些国家的进口产品征收25%至40%不等的关税。9日,宣布对另外8个国家征收新关税,对巴西的关税更达到50%的税率。之后,特朗普再度致信加拿大、欧盟、墨西哥,宣布自8月1日开始分别加35%和30%重税。
连日来,特朗普已先后致信20多个国家,称将从8月1日起对这些国家征收新关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教授崔凡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分析,美方采用致函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谈判施压。新的税率与4月2日宣布的税率有较大的相关性。但是有的国家税率上涨,也有的国家税率下降。这可能与不同国家在与美国谈判中的态度和立场有关。对美国态度比较强硬的国家,或者美国认为其不友好的国家,其税率就可能上升。
据新华社援引报道,一些欧盟知情人士7日披露,欧美已接近达成协议,欧盟方面可能对美方针对飞机及其零部件、部分医疗器械和烈酒产品所征“基准关税”作“有限让步”。同时,欧盟寻求与美方达成协议,使在美国设有工厂的欧盟国家汽车制造商能以低于当前25%的关税税率进口更多欧盟汽车。此举能让在美国设有大型工厂的德国车企获益。
只是,7月9日的关税缓冲期已过,欧盟和美国仍未达成一份框架性的协议,谈判双方没有公布更多谈判进展的细节和争议点。
刚结束欧洲调研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巴黎索邦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永升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特朗普政府在贸易谈判中的核心诉求在于缩小美欧之间的货物贸易逆差,美方一直敦促欧盟加大对美国商品的采购,但欧盟能做的让步实则非常有限。在大飞机、汽车行业,欧洲都有强大的本土企业,欧盟增加采购波音飞机,会招致空客公司的反对,甚至引起法国、德国、西班牙、英国等相关国的不满。另外,欧洲消费者也更倾向购买本土品牌的汽车。在农副产品方面,欧盟执行全球最严格的标准,美国的标准则相对宽松。虽然近期欧盟已经部分对转基因食品“开闸”,允许转基因食品用于畜牧业,可能是对加大美国农产品进口的让步,但欧洲的货架上几乎很难见到美国农产品,欧洲民众本身对美国农产品的接受度也很一般。此外,特朗普政府也多次诟病欧盟对美科技巨头过度监管,但欧盟对数字技术、人工智能的强监管,基本没有松口的迹象。
“当然,欧盟和美国关系密切,双方在达成贸易协议这一点上仍存在基本共识。”赵永升道。
“硬刚”底气不足
目前,美国对欧盟钢铝产品征收50%关税,对汽车领域征收25%关税,对几乎所有其他商品征收10%基准关税。
高额基准关税的大棒还未落下,欧盟的出口大国已经开始承压。
当地时间7月8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因美国需求创三年多来新低,5月份德国出口额环比下降1.4%,至1294亿欧元。这是德国出口额连续第二次下降,4月份出口下降1.6%。据央视新闻报道,德国总理默茨7月13日在回答8月1日起征收的30%的关税对德国意味着什么的问题时表示,关税将让一切都黯然失色并打击德国的出口行业。
同时,法国经济财政部数据显示,法国的贸易赤字在今年5月略微扩大至78亿欧元,高于4月下修的77亿欧元,是自去年的9月以来最大的贸易缺口,因为月度出口下降0.3%,至489亿欧元。
农业、汽车等行业更是首当其冲。中国贸促会消息称,意大利农业协会Coldiretti于6月底在纽约Fancy Food展会上警告,美国10%的关税已导致意大利农产品对美出口增速从去年同期的28.7%骤降至1.3%。在美国的梅赛德斯-奔驰经销商表示,因为在美销售的35%汽车是美国制造,可以部分对冲关税的影响,但是预计未来几年汽车价格将“大幅上涨”。
据央视新闻,冯德莱恩12日发声明称,欧盟仍然准备继续努力,在8月1日前达成协议。与此同时,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维护欧盟的利益,包括在必要时采取相称的反制措施。
但受访专家普遍认为,欧盟在对美谈判时,议价空间实则非常小。
赵永升指出,2024年欧盟对美货物贸易顺差约为1900多亿欧元,虽然服务贸易方面,欧盟从美国进口量大于出口量,逆差约700多亿美元,但欧盟高度依赖美国的商品市场。而且,欧盟对美出口的货物,不涉及关键战略物资,可替代性较高,欧盟没有多少牌可出。
上海外国语大学欧洲研究所执行所长胡春春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欧盟在对美谈判态度显得犹豫,在使用反制手段时高度谨慎,背后有着多重利益考量。首先,美国是欧盟最大的贸易出口国,2024年欧盟对美出口5000多亿欧元的商品,贸易规模庞大,牵涉诸多支柱产业和就业人口,使其不敢轻举妄动。欧盟长期遵守基于规则的全球化自由贸易,美国的突然转向,也让欧盟在政策应对上措手不及。其次,德国经济结构是典型的出口导向型,仅其一国对美的贸易逆差就占到欧盟的近三分之一,所以欧盟内部对美贸易的不均衡,也让成员国之间态度不一,难以快速、稳定作出决策。
“更重要的是,美欧贸易谈判要置于更宏观的美欧关系框架里去分析。欧盟在军事防务领域高度受制于美国,欧盟要跨越内部分歧建立独立自主的防务一体化,难度非同寻常。尤其近年来,欧盟可能会把安全关切置于经贸利益之上。全局性的战略权衡下,欧盟并没有勇气和美国真正走向关系决裂,这就决定了欧盟在贸易谈判时难以采取强硬。”胡春春分析称。
美欧谈判何去何从
据央视新闻报道,6月份,美国白宫宣布,美国总统特朗普与英国首相斯塔默共同签署了美英贸易协议。但受访专家认为,对欧盟来说,它要做出的让步恐怕比英国要多。
在崔凡看来,美欧最终还是会达成协议,但是否能在8月1日以前达成,目前不好判断。美欧协议达成后,美国仍会保持对欧盟10%以上的所谓“对等关税”,欧盟有可能取消一些对美国的贸易壁垒。协议有可能最终稳定美欧贸易关系,但对促进美欧贸易的作用估计有限。
赵永升也认为美欧大概率在短期内能达成一份框架性的贸易协议,而在特定行业的进口配额、税率等问题上之后再做进一步谈判。对美国来说,也需要尽快同欧盟达成协议,以争取西方国家阵营达成一致后再同其他国家进行谈判。
但在基准关税的问题上,欧盟恐怕也要接受更高的税率。“特朗普政府意欲利用关税手段缓解贸易失衡、财政赤字、制造业空心化等问题,可能会把对全球多国的平均关税提升至25%左右的水平。欧盟作为美国盟友,基准关税可能也会设定在15%至20%之间。”赵永升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