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首席记者 谢惠茜
7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上半年金融数据。截至6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30.29万亿元,同比增长8.3%;上半年,人民币贷款增加12.92万亿元;初步统计,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22.8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4.74万亿元。
当天,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有关负责人就上半年金融数据、下半年货币政策、人民币汇率以及债券市场,回应社会关切。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邹澜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阶段,人民银行将进一步落实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抓好各项已出台的货币政策措施执行,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谈及人民币汇率,邹澜表示,中国国内基本面持续向好,人民币汇率保持双向浮动、基本稳定具有坚实的基础。中国不寻求通过汇率贬值获取国际竞争优势。
关于中小银行投资债券市场,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负责人曹媛媛表示,中小银行债券投资需要保持合理的“度”,要把握好投资收益和风险承担的平衡。
为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在5月份出台实施一揽子金融支持举措。“从上半年的金融数据看,货币政策支持实体经济的效果比较明显。”邹澜表示。
上半年信贷总量保持平稳增长。6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为268.56万亿元,同比增长7.1%。上半年,人民币各项贷款新增12.92万亿元,显示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保持较高水平。
从行业投向看,贷款行业结构持续优化。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闫先东表示,新增贷款主要投向制造业、基础设施业等重点领域。6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7%,上半年增加9207亿元;基础设施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7.4%,上半年增加2.18万亿元。
“总体而言,今年上半年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了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董希淼进一步指出,从结构看,信贷结构持续优化,精准滴灌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人民银行运用多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普惠小微、科技创新等支持和服务。5月末,普惠小微贷款同比增长11.6%,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8.8%,科技贷款同比增长12%,均高于全部贷款增速。同时,出台金融支持提振消费等措施,引导金融资源更多助力促消费、扩内需。
从价格看,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人民银行实施较大力度的降准降息,引导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继续下降。数据显示,1-6月,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大约为3.3%,比上年同期低约45个基点,新发放的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约3.1%,比上年同期低约60个基点。
“上半年我国金融市场韧性增强。在内外部环境复杂多变、不确定性因素显著上升的情况下,我国金融市场保持平稳运行,债券市场、资本市场回升向上,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房地产市场出现企稳回升迹象。今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保持回升向好的趋势,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4%,好于预期。这为金融总量增长和结构优化创造了条件,同时也表明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稳固有力。”董希淼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