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欧盟未能幸免,面临最高达30%的关税威胁。在这样的压力下,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依然对美国抱有幻想,坚信双方最终会达成互惠贸易协议。然而,美国真的会如她所期望的那样,最终与欧盟达成对等的贸易协议吗?这一点仍充满疑问。
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向包括欧盟在内的20多个国家发出关税通知,借此向贸易伙伴施压,推动重新谈判。在发给欧盟的信函中,特朗普毫不掩饰地指出,美欧贸易关系并非互利互惠,美国必须摆脱因欧盟关税、非关税措施以及贸易壁垒导致的长期、庞大且持续的贸易逆差。为此,他宣布将对欧盟出口美国的产品征收高达30%的关税。更具威胁意味的是,特朗普还表示,如果欧盟像中国那样采取反制措施,征收报复性关税,那么美国将加码关税,额度将等同于欧盟的反制关税总额。
从整体情况来看,这种论调是特朗普惯用的说辞,但其依据其实并不牢靠。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从欧盟进口的商品总额达到6060亿美元,出口至欧盟的商品为3700亿美元,货物贸易逆差为2360亿美元。然而,如果把服务贸易计算在内,逆差会缩小到1610亿美元。相比美国与欧盟之间庞大的总贸易额,这个逆差数字并不算过高,否则拜登政府也不会主动缓和贸易摩擦,甚至对部分欧盟产品实行进口配额以示友好。
如今特朗普重提旧话题,实质意图是向欧盟施加更大压力,争取更多让步,为自己单方面加征关税找一个貌似合理的借口。面对这样的压力,欧盟显得有些犹豫不决。欧盟原计划在7月9日前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并在某些领域愿意做出妥协。一位欧盟外交官甚至乐观地向媒体透露,欧盟评估自己不会像日本和韩国那样收到特朗普的关税威胁信。
然而,现实却与这份乐观相去甚远。双方未能在截止期限内达成协议,30%的关税因此生效。按理说,欧盟本应从中洞察出美国的强硬和贪婪,谨慎评估是否需要进一步让步。但令人意外的是,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依然抱有幻想,没有意识到特朗普想要的让步远非欧盟轻易能够提供,仍然寄希望于谈判妥协。
据观察者网报道,收到关税信函后,冯德莱恩表示欧盟始终优先考虑通过谈判解决问题,“随时准备”继续努力,力争在8月1日之前与美国达成协议。对于是否对美国加征报复性关税,她语焉不详,仅强调“在必要时采取适当的对等措施”。
实话实说,冯德莱恩对美国的期望过于乐观。首先,欧盟作为一个由27个成员国组成的联盟,各成员国政府普遍对赋予欧盟过多征税和财政支出权限持谨慎态度,冯德莱恩推动的方案必然会遭遇内部阻力。其次,即使她同意让步,欧盟内部也会就让步的领域和程度产生激烈争论,这会导致谈判进程异常复杂且漫长。
此外,如果这次欧盟选择让步以满足特朗普的要求,那么当特朗普进一步得寸进尺时,欧盟又将凭什么应对?这犹如用柴薪去救火,薪火不断,火焰不灭。特朗普的政治信誉有目共睹,若欧盟轻信其“建议”而放弃反制手段,未来一旦特朗普再次发起贸易战,欧盟恐怕只能被动挨打。
目前,欧盟内部存在明显分歧。一派以德国为代表,敦促欧盟领导层尽快与美国达成协议;另一派以法国为首,主张欧盟应坚持立场,不向美国妥协。作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面临抉择,她拖延得越久,形势越可能发生变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