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证券时报报道,当地时间7月7日,白宫传来消息,特朗普签署行政命令,宣布对日本、韩国等14国进口产品加征25%至40%不等的关税,消息一出,全球哗然。这一举措,不仅让美国与传统盟友的关系降至冰点,更引发了人们对全球贸易秩序新一轮动荡的担忧。与此同时,特朗普在“真实社交”网站上喊话中国,称中美关系“非常公平”,短短四字,却为当下复杂微妙的中美关系定了调。
石破茂(资料图)
今年4月,特朗普政府曾宣布对部分贸易伙伴征收“对等关税”,后因多方压力,将实施时间暂缓90天。可如今,眼看谈判进度远不及预期,特朗普再次坐不住了,直接对14国亮出了“獠牙”。根据特朗普在“真实社交”上发布的信函,日本、韩国、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突尼斯将被征收25%的关税;南非和波黑为30%;印度尼西亚为32%;塞尔维亚和孟加拉国为35%;柬埔寨、泰国为36%;老挝和缅甸则高达40%。从这份税率清单不难看出,特朗普此次征税针对性极强,涵盖了亚洲、非洲多个重要经济体,就连日本、韩国这样的亲密盟友,也未能幸免。
消息一出,国际社会一片哗然。日本首相石破茂直言“非常遗憾”,自民党政要更是指责美方行为“极其无礼”。要知道,为了与美国达成贸易协议,日本谈判代表往返美国七次之多,结果换来的却是比4月公布的税率更高的25%。韩国方面也不甘示弱,总统府紧急召开会议,商讨应对措施。其他国家如南非、泰国等,也纷纷表示将继续与美方谈判,但态度坚决,绝不让步。一时间,全球贸易局势愈发紧张,大有一触即发之势。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14国竟无一服软,纷纷选择正面“硬刚”。巴西总统卢拉言辞犀利,直接炮轰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对其他国家发出威胁“非常错误且非常不负责任”,直言当今世界已不需要“皇帝”,每个国家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则质疑美方所依据的贸易数据,称77%的美国商品进入南非是免征关税的,30%的“对等关税”根本不合理。玻利维亚总统路易斯・阿尔塞也站出来表示,特朗普威胁对金砖国家提高关税,恰恰显示出其在对话方面的软弱,只会用蛮力达到目的。
不仅如此,日本首相石破茂指示继续与美方就关税进行谈判,韩国总统府也积极行动,应对美国关税措施。就连一向与美国关系密切的欧洲国家,也开始对特朗普的做法表示不满。德国各界强调共同合作,反对美国滥施关税,认为美方举措不仅损害多边贸易秩序,还将破坏全球产业链稳定。在这场贸易博弈中,特朗普原本以为可以凭借关税大棒迫使各国就范,却没想到遭遇了14国的集体“硬刚”,陷入了骑虎难下的尴尬境地。
美日关系(资料图)
在对14国加征关税的同时,特朗普却在社交媒体上对中国“另眼相看”,称中国在对美贸易协议中“非常公平”,强调自己和中方保持着良好关系。这一表态,与他近期对其他国家的强硬态度形成了鲜明对比,着实令人意外。
事实上,特朗普之所以急于喊话中国,背后有着深刻的现实考量。一方面,随着美国与14国贸易谈判陷入僵局,特朗普急需在贸易问题上取得突破,以挽回颜面。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全球贸易格局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果能与中国达成一项有利的贸易协议,不仅可以缓解美国国内的经济压力,还能为特朗普在国际舞台上赢得更多话语权。另一方面,美国在稀土等关键资源领域对中国有着较高的依赖度。近年来,随着全球对新能源产业的大力发展,稀土作为重要的战略资源,其重要性愈发凸显。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稀土生产国和出口国,在稀土市场上拥有着绝对的主导权。特朗普深知,若能在稀土问题上与中国达成合作,将对美国的汽车业、军工业等关键领域产生积极影响。
特朗普口中的“非常公平”,虽然不能完全代表中美关系的全貌,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近期中美关系有所缓和的态势。据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透露,美国代表团将于8月初与中国同行见面,就贸易问题展开新一轮磋商。这一阵容与此前在日内瓦举行的磋商类似,足以看出美国对此次谈判的重视程度。
回顾中美前两轮贸易谈判,双方在日内瓦和伦敦举行了多轮磋商,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各降115%的关税。然而,要达成最终的全面贸易协议,双方仍面临诸多挑战。从美国方面来看,国内政治因素错综复杂,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使得贸易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充满变数。此外,美国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如知识产权保护、市场准入等,仍与中国存在较大分歧。
李在明(资料图)
从中国方面来看,维护国家主权和经济利益是谈判的底线,在确保自身合法权益不受损害的前提下,中国始终秉持着开放、合作的态度,积极推动中美贸易关系朝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大背景下,中美作为世界两大经济体,加强合作不仅符合双方的根本利益,也对全球经济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虽然前方道路依然充满荆棘,但只要双方能够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通过坦诚沟通和协商,就一定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中美关系迈上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