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接上回,言归正传。前面我们说了战略航空兵用运输机来进行常规轰炸可以极大的降低成本,增加数量。但对于非常规目标,比如常规轰炸美国本土,以及压制周边国家地区密集防空网,这些还是需要非常专业的机型来实现。我们今天就来谈谈,这些需求需要什么样的飞机。
首先是常规轰炸美国本土。这个事情,前面我们分析过,现有的飞机都不靠谱。要么用氢气球+小摩托,用地球西风带的能量飘到美国去。要么只能用非常规的飞机了。
说到超远航程,首先想到的就是核动力轰炸机。这东西,美苏在冷战期间都研究过。冷战期间,美国空军启动“飞机核能推进计划”, 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于1954年建成首个熔盐实验堆ARE(2.5MW),1965年又建成8MW熔盐实验堆MSRE,成功运行4年。并在NB-36H实验机搭载核反应堆进行了测试。苏联方面,基于图-95轰炸机改造的图-119(代号Tu-95LAL),搭载核反应堆完成34次飞行测试。但这两个项目后来都被终止了,因为核动力上飞机都还有无法克服的障碍。
一方面是核反应堆小型化技术不够。一方面是核辐射屏蔽层太重。比如美国的试验机上就搭载了5吨铅作为屏蔽层。这直接挤占了飞机的有效任务载荷。再加上洲际弹道导弹的出现,其射程远、速度快的特点让核动力轰炸机再也不香了,于是美俄两国都停止了发展核动力轰炸机。当时两国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核反应堆小型化,美国选择了钍基熔盐堆路线,对,就是现在中国在甘肃搞的那种钍基熔盐堆。这种反应堆功率密度高,理论上适合航空应用。而且具有固有安全性,即使外壳破裂,中间的熔盐会自己凝固,不会发生核泄漏。
但其最大的问题是熔盐具有腐蚀性,用来盛放熔盐的管道寿命很短。在当时,美俄都没有找到合适的材料。但现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种材料已经被攻克了,并应用在我国的钍基熔盐堆上。不过如何让这些管道材料和屏蔽材料轻量化,不挤占飞机的任务载荷,这依然是个没有解决的问题。因此,短期内,搞出核动力轰炸机依然不现实。不过在船舶上搞搞还是很不错的选择。
那既然大气层里没办法,剩下的路只能从太空走了。发展空天飞机,是我国重大科技战略。目前,国内有多条技术路线正在走。比如航天科技搞得涡轮基火箭冲压组合循环发动机,也就是TBRCC,是用于单极入轨飞行器,并在2023年进行了原型试飞。还有涡轮辅助火箭增强冲压,也就是TRRE,这是航天科工正在搞的腾云工程,相关的模型在珠海航展上也进行了展示。它的原型早在2018年已经试飞。此外还有类似英国云霄塔的吸气式预冷火箭组合发动机,也就是“云龙”发动机,这也是航天科工在搞,并在两年前进行了台架测试,达到设计指标。
这款发动机也将用于一种单极入轨的飞行器。这些进展都说明,我国在空天飞机的研究上多条腿走路,进度都十分可观。遥遥领先于美国。以目前的科研进度,可能到2030年,就有正式型号的空天飞机进行试飞。这些还只是军工企业的研究项目,其他各个大学和中科院的空天飞机项目就更是五花八门。到时候,一小时打遍全球的口号,那就不再是口号了。面对来自太空的如来神掌,美国本土也处于虽远必诛的范围之内的。地球上将不再有美国觉得安全的地方。
只不过,到空天飞机正式成军,可能还要有10年时间。这期间,我国还要靠h6机群顶一下。当然,如果运20和运9机群能改装成轰炸机的话,那这段时间将过度的更平稳甚至锋芒毕露。所以,我心目中的中国战略空军,在10年内,靠运输机客串轰炸机,10年后靠空天飞机打遍全球。这样的规划,各位网友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