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乐股份又要冲刺IPO了,这一次,公司选择了北交所。
近日,菊乐股份发布《关于申请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北交所上市暨停牌进展公告》表示,公司于6月25日向北交所报送了向不特定合格投资者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申报材料,并于6月30日获得北交所正式受理,公司股票目前已停牌。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早在2017年,菊乐早在2017年就递交过上市申请文件,折戟后,公司又分别于2019年、2020年、2023年多次提交上市申请材料,如今公司再次启动IPO。换言之,公司在上市之路上“奋战”了近八年。
这八年时间,公司实际控制人童恩文也从菊乐股份冲刺IPO之初的70岁,到如今的78岁高龄,年近八旬,这位创始人仍执着于上市之路。
菊乐酸乐奶
拟募集资超5亿用于扩产等项目,产能过剩下逆势扩产“赌注”
据菊乐股份近日披露的招股书,公司本次拟公开发行不超过2312.07万股人民币普通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20%,拟募集资金超过5亿元,用于温江乳品生产基地改扩建项目、营销网络中心升级建设项目、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以及信息化系统建设项目。
菊乐此次募资规划
其中,温江乳品生产基地改扩建项目此次募投项目的“大头”,投资总额达2.78亿元。菊乐股份表示,该项目建设期两年,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产巴氏鲜牛奶、低温酸奶、常温酸奶、灭菌乳、调制乳、含乳饮料和复合蛋白饮料共计12万吨的生产能力。据菊乐股份测算,预计该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实现年均营收9.35亿元,投资回报期5.8年,内部收益率24.77%。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菊乐股份的产能利用率长期不足九成,在2023年甚至不足八成。财务数据显示,公司2022年-2024年的产能分别为15.62万吨、24.43万吨以及25.44万吨,产能利用率分别为85.29%、78.44%以及84.49%。
菊乐产能利用率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当前行业深度调整周期下,奶业产能过剩已成为行业共识。公开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原料奶总产量4079万吨,同比下降2.8%,乳制品产量同比下降1.9%;专家估算,全年生鲜乳过剩达约300万吨。
在产能利用率不足的背景下,叠加当下产能过剩、价格战硝烟四起的奶业现状,上述扩产是否会导致产能利用率进一步下滑?产能过剩背景下扩产是否具备合理性?菊乐如何应对价格战?对于相关问题,南都湾财社记者联系菊乐股份并发函,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此次募资规模相较于此前募资规划大幅缩减。据菊乐股份2023年年底披露的招股说明书,公司计划募集资金超过13亿元,具体包括古浪县菊乐牧业奶牛养殖项目、温江乳品生产基地改扩建项目、年产12万吨乳品生产基地项目等。
菊乐2023年年底提交的招股书募资规划
8年冲多次IPO,年近八旬创始人“沉迷”上市
据南都湾财社记者了解,菊乐早在2017年就递交过上市申请文件,折戟后,公司又分别于2019年、2020年、2023年多次提交上市申请材料,2024年9月份公司在股转系统挂牌,如今公司再次启动IPO。换言之,公司在上市之路上“奋战”了八年之久。
公开资料显示,童恩文系菊乐股份实际控制人,其直接和间接合计持有公司42.87%的股份,其中直接持有26.51%的股份,通过菊乐集团和成都诚创间接持有16.36%的股份。同时,年近八旬的童恩文还担任菊乐股份董事长。
年近八旬的童恩文为何如此执着于上市?“沉迷”于将菊乐推向资本市场不是没有原因,长期以来,菊乐这个老品牌始终囿于四川市场,“走出去”成为一大难题。这或也是在行业调整周期下,菊乐仍要逆势扩张的产能的原因。
财务数据显示,菊乐股份在四川区域营收占比常年在76%以上。数据显示,2024年,公司在四川省区域的营业收入达12.4亿元,占比高达76.03%;东北三省营收1.31亿元,占比8.02%,全国其他电商平台营收1.46亿元,占比8.94%,其他区域及渠道占比7%。
菊乐各区域/渠道收入情况,来源于公司招股书
而东北三省之所以收入占比较高,并非菊乐品牌真正“走出去”了,而得益于2020年10月,公司收购了位于黑龙江的惠丰乳品,其销售区域主要位于黑龙江、辽宁、吉林、山东、河南等地,收购完成后上述地区也贡献了一定的销售收入。
财务数据显示,菊乐股份2022年-2024年营收分别为14.72亿元、15.62亿元以及16.41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82亿元、1.89亿元以及2.33亿元,同期毛利率分别为29.6%、31.05%以及33.46%,对比蒙牛乳业、伊利股份以及新乳业、光明乳业等毛利率来看,公司毛利率处于中上水平。
来源于公司招股书
值得一提的是,在菊乐的分销渠道中,红旗连锁(002697.SZ)常年“稳居榜首”,是菊乐最大的客户,红旗连锁近三年每年在菊乐的采购量都在1亿元以上。
八年IPO之路,为何如此坎坷?
此前为何屡战屡败?从此前深交所发布的“终止审核”文件中可窥见一二。2024年6月份,在《关于终止四川菊乐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审核的决定》中,深交所表示“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2024年修订)》第六十二条的有关规定,本所决定终止对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主板上市的审核”。
来源于公司公告
记者查阅《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发行上市审核规则(2024年修订)》第六十二条,包括“发行上市申请文件、信息披露文件内容存在明显瑕疵,严重影响投资者理解或者本所审核”等9项终止上市审核的细则。
梳理深交所此前下发的审核问询函,菊乐的“内部控制缺陷”“资金流水核查”“是否违规对外提供财务资助”“是否存在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经销商是否存在期末压货”等问题被问及。
以“内部控制缺陷”为例,菊乐存在利用个人账户对外收付款项的情形,相关个人账户直至2021年12月30日将扣除员工困难互助基金后的结余资金转入菊乐银行账户才注销,这也引发了深交所发出疑问:“是否存在发行人体外资金循环形成销售回款、承担成本费用的情形;是否存在控股股东资金占用的问题”。
此外,菊乐在此前的IPO中,公司会计事务所信永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注册会计师遭到监管谈话,相关注册会计师在执行菊乐三年一期(2016年-2019年3月31日)财务报表审计项目时,存在银行存款函证控制程序执行不到位、审计底稿记录的审计程序未执行或未见相关证据、未对菊乐股份提供的银行函证联系人员信息履行必要的核查程序等问题。
对于菊乐股份此前为何多次冲刺IPO失败等问题,记者致电公司并发送邮件,截至发稿暂未获得回应。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食品饮料类企业冲刺A股失败的案例不少,比如阿宽食品、完达山乳业、德州扒鸡、老乡鸡、鲜美来等。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张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