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富国、嘉实等基金公司旗下16只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公开发售,打响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的“当头炮”。
业内人士分析,新型浮动管理费率基金迅速发行,是《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简称《行动方案》)发布后行业协同高效推进的成果,管理费率基准档、升档、低档的差异化设置,强化管理人、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注重奖优限劣,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后续随着《行动方案》各项细则陆续出台,将推动公募基金改革与高质量发展进入快车道。
——基准约束下的浮动费率更强调投资者最佳利益导向
2019年、2023年,基金行业也曾发行过浮动费率基金。业内人士指出,与存量浮动费率产品主要挂钩绝对收益等指标不同的是,此次新型浮动管理费率产品以基金业绩是否明显跑赢其业绩比较基准来进行管理费率升降档。
《行动方案》指出,要建立与基金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机制。对新设立的主动管理权益类基金大力推行基于业绩比较基准的浮动管理费收取模式,根据其持有期间产品业绩表现确定具体适用管理费率水平。
首批新型浮动费率基金均设置了1.2%(基准档)、1.5%(升档)、0.6%(降档)三档费率水平。若年化收益水平基本符合同期业绩比较基准的,适用基准档费率;年化收益水平跑输业绩比较基准3%的,适用低档费率;取得正收益且年化收益水平跑赢业绩比较基准6%的,适用升档管理费率。
注:①R为该笔份额的年化收益率,Rb为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同期年化收益率。来源:基金公司招募公告
投资者持有一年以后赎回产品时,基金管理人将会根据产品年化收益水平与业绩比较基准的对比情况,来计提不同档次的管理费。若投资者在一年以内赎回产品,则不适用分档安排,一律按基准档费率收取管理费。
景顺长城分析,此次行动方案推动基金管理费率与基准的相对业绩表现挂钩,引导基金公司、基金经理更加重视业绩比较基准,严格按照基金合同规定进行投资,避免风格漂移、押赛道等做法,提高公募基金投资行为的稳定性,让投资者“所见即所得”。同时,对于业绩基准的强调也会让基金公司在业绩比较基准的选择上更加审慎,未来会选择更能够代表基金经理的长期投资理念、投资策略等要素的基准,规范业绩比较基准与产品投资策略的匹配度,进一步防止基金出现风格漂移。
“相比过往,此次改革的一大亮点就是让基准约束决定浮动费率水平,差异化浮动费率又推动基金公司、基金经理进一步强化基准的约束作用,形成一个良性互动。”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总经理胡立峰说,此外,每位投资者每笔份额单独核算,整体基金层面不必封闭或定期开放,给投资者最大便利,既保持了开放式基金赋予投资者自由申购赎回的权利,又可以进行精细化的收益核算。
还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多家基金产品招募都提及“本基金根据每一基金份额的持有期限与持有期间年化收益率,在赎回、转出基金份额或基金合同终止的情形发生时确定该笔基金份额对应的管理费。”这是公募基金在基金管理费收取方式上的重大变化,由此前的“事前”收取变为“事后”收取,并且还精确到了每一份基金份额的持有期、年化收益等。
“《行动方案》强化业绩比较基准的约束作用形成的‘基准为锚’思路是我国基金业高质量发展中的新支柱。”胡立峰分析,我国基金业从1998年的“组合投资、强制托管、信息披露”的三个支柱起步,2015年股市波动期间新增“逐日估值”第四个支柱。此次以《行动方案》为契机,行业取得共识新增“基准为锚”第五个支柱,行业发展基础日益稳固。
数据来源:新华财经、基金公司基金份额发售公告
——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制度打破“旱涝保收”
《行动方案》指出,要完善行业考核评价制度,全面强化长周期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督促基金公司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相挂钩的薪酬管理机制。薪酬与考核的改革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将基金产品业绩和投资者盈亏等直接关乎投资者切身利益的指标纳入基金公司、高管和基金经理的考核体系中。基金公司股东和董事会对公司高管的考核,基金投资收益指标权重不低于50%;对基金经理的考核,基金产品业绩指标权重不低于80%。
二是对基金投资收益全面实施长周期考核机制,明确三年以上中长期收益考核权重不低于80%。严格落实基金公司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制度。
三是适当降低规模排名、收入利润等经营性指标的考核权重,全面建立以基金投资收益为核心的考核体系。基金投资收益指标应当涵盖基金产品业绩和投资者盈亏情况,包括基金净值增长率、业绩比较基准对比、基金利润率、盈利投资者占比等指标。
景顺长城分析,这些举措系统性完善了公募基金行业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与投资者利益绑定。同时,通过建立健全与基金投资收益相挂钩的薪酬管理机制,充分实现激励与约束的结合,促使基金从业人员尤其是投资人员更加聚焦于长期绩效的提升及切实保障投资者利益。有望督促基金公司从“重规模”向“重回报”转变,促进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同甘共苦、共同发展、相互成就。
“从基金投资者获得感角度看,主动权益基金年度间波动较大,行情好的年度由于收益较高对管理费等各项费用可能不敏感,但是持续多年波动,基金收益不理想甚至为负,但费用是刚性支出,投资者的感受与体验就不理想。”胡立峰说,此次改革通过管理费率基准档、升档、低档的差异化设置,注重奖优限劣,强化管理人、高管、基金经理与投资者的利益绑定机制,给予中长期业绩优秀、投资者回报不错的基金管理人与基金经理适度激励,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提示,虽然相关改革举措有利于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但投资者也要关注风险,要注意产品本身的投资范围、投资策略,新老产品都是风险与机会并存,要在充分了解基金产品的基础上做出投资决策。
来源:新华财经/刘玉龙
审读:方良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