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链科技是一家扎根“数通链谷”的零碳数智化城市服务商。近年来,该企业在综合能源服务领域深耕细作,已成为智慧能源管理领域的链主企业,应用落地项目超过300个,覆盖建筑面积超3000万平方米。
“作为第一批‘谷民’,我们将擅长的数据算法与区块链技术融合,找到了应用场景与上下游企业,营收规模翻了一番。”时链科技创始人、CEO闫磊说。
昨天,新民晚报记者从“数通链谷”一周年媒体采访活动上获悉,目前,静安区块链企业达到165家,一年内企业数量增长幅度超300%,“链主”企业达到27家。区块链企业注册资本超70亿元,2024年营收超210亿元,税收规模超2.4亿元;培育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8家,“小巨人”企业3家,独角兽企业1家。
这份亮眼的成绩单,离不开位于中环北翼的“数通链谷”。2024年4月,“数通链谷”在静安区市北高新园区挂牌,目标是打造“通全球、链世界”的国家区块链应用示范区。闫磊告诉记者,园区开张伊始,静安就给出了实打实的政策支持,从促进产业集聚和能级提升、深化场景应用和技术研发、强化人才支持和服务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和扶持,这是吸引他的重要原因。
“‘数通链谷’之所以能够集聚一大批优秀的区块链企业,最关键的不是优惠,而是生态。”静安区数据局局长谢志彬告诉记者,“数通链谷”成立之初,设立了工作专班,全面梳理园区企业产品、技术特征,绘制了区块链产业“服务、资源、技术、应用”四个层次的生态图谱。在此基础上,当好“牵线红娘”,促进生产要素高效流通、加速互补,让“上下楼”变成“上下游”“产业园”做成“产业链”,推动产能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集群优势。上海深实微系统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梁寒有感:“刚来的时候,这里‘邻居们’还不算太多。但没多久,我们的下游企业已经集聚了一大群。”
“在‘数通链谷’,每一个公司都会被当作种子孵化。”谢志彬介绍,静安正着力打造“数通链谷”高质量孵化器,提供从技术研发、商业模式验证到市场推广、综合性金融服务的全方位支持,夯实“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全生命周期孵化服务体系。
为了让企业的区块链技术找到更多应用场景,静安区还打造了全国首个以区块链为主题的场景集市,通过线上线下招募有需求的企业,精准地为供需双方搭建平台、建立联系,已举办6场活动。目前,静安区围绕航运贸易、金融保险、农产品溯源、司法公证、单证查重、碳足迹存证等30多个领域开发上线了152个应用场景,服务辐射全国31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
谢志彬透露,静安区将加快推出具有示范性、标杆性的应用场景,探索可落地的商业模式,加速实现“产品”到“商品”再到“用品”的价值跃升,力争到2026年,形成在航运贸易、供应链金融、医疗健康等重点领域的区块链重大和特色应用场景300个。
新民晚报记者了解到,在第八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期间,静安发布了全国首个区块链数字底座即服务平台——“静数空间”,能够通过技术手段解决数据共享与隐私保护的矛盾,后续将在金融、医疗等领域形成规模化应用,为静安区块链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未来,“数通链谷”将以现有区域作为先导区,以扩展区、辐射区、协同区按序向周边拓展。扩展区、辐射区分别以市北高新总部经济园、静安国际科创社区作为核心,总计可提供约27万平方米办公空间。以静安全境作为协同区,将区块链技术与其他特色产业深度融合,实现区域产业协同发展。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陈佳琳